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5月上   作者:杨延新
[导读] 在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和扩大,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必须把当前先进的施工技术融入到工程建设中,通过优化工序流程,达到提高工程建设整体质量水平的目的。

62212319790******7   杨延新 

摘要:在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和扩大,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必须把当前先进的施工技术融入到工程建设中,通过优化工序流程,达到提高工程建设整体质量水平的目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通过土方开挖、深基坑支护等施工方法,使工程施工稳定性得到提高。因为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施工流程,在施工过程中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通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施工过程的整体安全性,为优化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益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措施
        1引言
        伴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相关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基坑开挖施工中,基坑围护技术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技术,其作用十分明显。有许多类型的深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有:锚固、土钉墙、地下连续墙和搅拌桩围护结构。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围护方式,不仅能使基坑施工对周围结构的具体影响减小,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的危险性。所以,为保证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优化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加强安全措施的结合,将是提升整个工程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
        2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运用关键点
        第一,为了加强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加固,在具体的基坑土体加固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地形、坡体情况等因素,确定基坑土层的加固策略。最常用的是深层搅拌桩加固法和灌浆加固法,它们能使基坑土层得到更深层次的固定,提高坡体的稳定性。根据目前项目现状,项目共计17栋楼,图纸只有202#、203#楼全套,不满足施工要求。
        场地内基坑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依据现有图纸桩基施工采用静压挤密桩,该工艺在对于重湿陷性场地桩基处理时存在成孔缩孔问题。项目以满足施工需要、解决施工问题为原则,实行三边设计、第三方论证的处理流程。项目依靠自有技术力量,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桩基(S-DDC)施工方案、绘制桩基处理平面布置图,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试验检测检验,达到基坑湿陷性处理目的,并满足各项基坑技术参数的要求。由静压挤密桩更改采用S-DDC桩基工艺后,极大缩短了工期,以202#楼为例:202#静压挤密桩为1348根,一套设备需用时15天,采用S-DDC桩为225根,一套设备需用时7天;S-DDC桩基工艺为高动能挤密扩孔,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挤密系数及地基承载力更大,于静压挤密桩工艺相比较质量控制更优。
        第二,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需要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置,以提高基坑支护的便利性。因此在进行基坑工程设计时,需要事先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并对周围的建筑物及生活生产条件进行细致的分解,做好相应的安顿措施。根据现有平面图中在14363.4㎡的区域内布置有三排12栋多层,其最小楼间距只有6.5m,场地狭窄,为减少十四运对项目的影响,项目从土方开挖作业开始,进行整体规划,在利用扩大基坑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挖通施工面间隔,跨区域进行桩基施工,增大桩基作业面。桩基施工利用基坑紧凑的特点,采用各个楼位基坑有南向北倒“S”施工,便利桩基设备施工,提升设备利用率减少周转时间,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第三,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技术先行,以项目创新为原动力,在基坑桩基施工中对回填水泥土装载设备进行改进优化,铲斗进行分仓式二次加工,确保回填量严格按照设计量进行。解决基坑内管网沉降、扰动问题,项目根据管道特点,设计一种纵向变化的受力补偿管道支架技术,以解决管道受力不均产生的破坏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还应加强对地下水的控制,因为地下水会影响基坑开挖的稳固性,因此在进行基坑开挖前,应利用相关的地下水测量设备测量水位,并做好应急预案,以减少对基坑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次是要严格按照基坑支护结构及挖土施工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水装置,以保证地下水能及时排出,减少基坑坡体的破坏,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深基坑支护观测设置专人、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监测系统监测基坑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预测软件。利用高程监测的方法对围护结构顶部进行沉降监测。基坑围护结构沿垂直方向水平位移的监测,用测斜仪由下至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墙体内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在各个深度上的水平位移情况,用以了解和推算围护体变形。
        3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运用中安全管理亮点
        3.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第一,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规定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的依据,因此,需要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规定是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作为参考依据,结合当地的施工习惯、人文环境因素等考虑,保证规定的可行性。第二,需要明确责权,确保安全管理规定具有强制性,通过划分明确的责权来保证其具执行力,实现责权统一,促使其在工作中更加谨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流程
        3.2 规范物料安全管理
        第一,强化建筑材料的安全管理。为更好地保证建筑材料的总体质量水平,应建立三方抽样确认制度,根据采购合同及相关技术指标,引导三方共同制定检验规则和样品质量标准,从而更好地优化不同生产厂家的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建材供应单位要根据检测取样的要求,做好相应的规范取样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工程检测取样数据的记录工作,这样施工单位才能在见证人的见证下进行取样和记录,同时也要在见证人、采样人、建材供应单位三方人员的签字下,保证建材使用的安全。物料在领用时,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搬运,对重量大、易造成人身伤害的物料进行搬运时,应事先做好防护措施。第二,规范施工设备的管理。进场时,要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质量过关、无安全隐患;同时,要向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资料登记;对使用的机械设备,要进行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二是要及时进行设备维修保养,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故障及维修保养情况;针对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好相关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库存机械设备功能完好,设备投入使用质量合格,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3加强技术管理
        由于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在面对冬雨、热季、风季等不同气候条件下,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做好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以更好地应对施工环境的特殊性,从而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而且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时,还需要减少高空作业,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另外,在雨季施工还需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以避免地基坍塌等问题造成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同时也要通过相关垫层、填筑等施工技术的引进来控制质量问题,以防止大规模的安全事故。但建设工程土方开挖时,更需要保证施工人员与开挖机械及开挖区域保持安全距离,当工程基础不牢固时,更需要做好支护工作,为减少塌方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提升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还必须建立在对人员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并使其积极地学习和借鉴现代施工新工艺、新技术,以便更好地将施工技术标准贯彻到施工项目建设中,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
        3.4 强化应急管理
        因为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偶然性,所以班组长在日常施工前必须结合施工中常见的事故进行演练培训,从而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能力。在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安全知识的理论教育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培训不断强化自己的应急逃生能力。二是要对施工现场的运行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向施工单位汇报施工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人员、物资的定期检查工作,以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施工队伍中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施工现场管理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制定安全考核机制,施工人员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从而使被动安全管理变为主动预防管理,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工程中引进具有先进性的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方案能够更好地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解决,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积极将深基坑施工技术融入到工程建设中,通过施工流程的优化和工艺技术的改进,使得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芳.新形势下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2):42-43.
[2]张鑫磊.新形势下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重庆),2020,3(4):123-125.
[3]胡娟娟.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1):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