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   作者:陈彪
[导读] 科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了解科学规律,明白客观世界,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克服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     陈彪

【摘要】科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了解科学规律,明白客观世界,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克服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原则;培养策略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基于此,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是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一)日常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多,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境,从而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蚕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蚕的一生,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性原则
        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三)开放性原则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遵循开放性的基本原则,在课堂上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要将学生带出教学课堂,走向广阔的大自然,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
       (四)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道路上的不竭动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为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比如,在学习《螺丝刀里的秘密》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请两位力气相当的同学到讲台上比赛,两名同学分别握住螺丝刀的刀杆与刀柄,并同时用最大力量旋转,那么谁最终会赢得比赛?”这一问题提出后即刻点燃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教师讲解内容做好了铺垫。
        (五)动态性原则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的应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在学习《设计自己的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手,认真观察与思考,从而得出结论。经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学生将会对知识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一)落实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创设出动手操作的实践环境。比如,在开展“倾听声音”这一实验时,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根据实验操作的流程准备所需要的物品,包括了小鼓、尺子、水槽、皮筋、锣以及用绳子系好的小球,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障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加强各个小组的互动与交流,检查实验材料是否准备到位,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必要的沟通与交流,预设实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从而保证实验探索的准备工作充分且到位。
        (二)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活泼活动、探索欲强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师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设计工作,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传授学生正确的科学操作方式。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索方式进行操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实验中需要的科学方法;第二,引发学生展开对实验方式的积极思考。以“光的传播”的实验设计为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如光源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是什么,小孔成像表明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更为深刻;第三,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实验方式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所学探索方式自主地完成实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操作中收获成就感。
        (三)规范学生动手操作过程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小学生对动手操作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在实验操作中无法约束自身的行为,许多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导致整个小学科学探究活动陷入混乱状态。比如,在温度计的使用过程之中,有的学生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有的学生甚至放入口中,种种错误的行为轻者会扰乱实验秩序,重者会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当明确教学要求,规范与约束学生的行为,根据松弛结合的基本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在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实验精神的培养。
        (四)注重情境的创设
        良好的情境对于点燃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当注重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哪支蜡烛先熄灭?》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思考结果,有的学生提出先熄灭的是高的蜡烛,有的学生提出先熄灭的是矮的蜡烛,有的学生提出两支蜡烛会同时熄灭,对于学生所提出的结论,而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来验证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深入展开探究活动。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要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这样在保障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与效果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