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生国际素养提升初探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   作者:胡光宇
[导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培养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综述了提升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基本思路,重点探索了新时期中小学生国际素养提升的途径与策略选择。

广东省深圳实验承翰学校    胡光宇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培养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综述了提升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基本思路,重点探索了新时期中小学生国际素养提升的途径与策略选择。
【关键词】中小学生;国际素养;提升策略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是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中小学人才的素质一般分为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素质。国际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是深圳较为独特的特色,尤其是国际素养,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三化一平台”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密切关联,是应该更加重视的一项内容,国际化大都市需要的就是人才的国际素养。尤其在经济发展全球
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新时期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是我国中小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培养中小学学生国际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国际素养是人才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的胸怀,具有关注世界发展新动向的意识和高度敏感性,在技能、能力、知识和素质诸方面具有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的素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培养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为突出。
        1.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2.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是中小学教育国际化、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4.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是提高个人现代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提升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基本思路
        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培养是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素质教育,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中小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上要紧跟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根据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加快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资源,加强我国急需专业的人才培养。
        2.中小教育是面向世界的。中小学教育与全球科技发展紧密相连,这决定了中小教育的国际化性必要性。因此,扩大交流,积极推动中小学教育国际化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
        3.充分利用办学主体多元化与国际合作办学的大趋势,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首先,学校建立国际合作项目,为学生的学业提升提供国际教育路径。其次,学校加强国际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国际素养。
        4.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缔结国际姊妹学校和合作办学,开展教师、学生互换交流,联合开课,开设跨国实习课程,专业与专业的合作,自觉地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融入国际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去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



        5.引进和聘用高素质的外籍教师。此外,通过培训等手段,培养教师的国际素养。
        6.增加学生跨国界和跨文化的经历。如,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技能节,建立国际合作中的交换生项目、鼓励学生游学,鼓励学生到外资企业实习实践。
        7.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是培养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必要手段。其中,教学语言多样化是中小学生国际化素养形成的重要手段。
        8.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尽快开展跨国、跨校的学籍、学分、证书、学位的认定工作推广国际通用的考试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办学质量、学位的社会客观评价制度和相应机构是提升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重要保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小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全面推动与他国之间内容广泛的文凭相互认同和可比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素养。
        三、新时期中小学生国际素养途径与策略选择
        1.建立提升国际素养的大众传媒资讯平台。社会和学校共同构筑有效的大众传媒资讯平台是提升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有效途径。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大众传媒是中小学生开拓视野、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构筑生态文明的大众传媒资讯平台,对提高中小学生国际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和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指导大众传媒树立国际意识,在传播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引入国际意识信息和内容,并建立生动的国际意识教育网站,发挥大众传媒的强大的教育功能和大众特性,以提高社会公民以及中小学生的国际意识水平。
       2.设立完整的全球教育机构体系。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应逐步构建以国家教育部门为指导、以国际职教协会和国家跨文化教育协会为桥梁、以各级各类学校、跨国企业为主要实践主体的国际素养培养体系。国家跨文化教育协会发挥着指导各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智能,包括全球教育观念的传输、协调和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促进科学的课程体系互通、引进良好的国际合作项目、提供高效有序的师资培训等。
        3.提升教育者的教育观。当下,我国掀起了强调国际素养等综合素养培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潮,预示着学生国际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此外,在信息时代,课程已不再是“教科书”,而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是时间上的不断延伸、空间上的持续扩展和内容上的无限包容。这些变化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技能。
        4.构建蕴含国际意识的课程体系。构建蕴含国际意识的课程体系是提升中小生国际素养的关键。中小学校等教育主体应整合其他素养规范要求,突出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培养,构建包涵全球教育观念的课程体系,这是对中小生进行显性或隐性国际意识教育的重要前提。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教学监督、教学评估等手段监控中小学生国际素养提升的效果。
        5.丰富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途径。中小生的国际意识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课程途径,一种是生活化的情感体验途径。除了通过课程体提升学生的国际素养,另一方面,利用生活化的情感体验途径,突出国际意识中蕴含的情意因素是另一种有效选择。这主要包括间接体验(如观看影视作品、阅读书籍杂志以及参加各种课外的中西文化知识竞赛等)和直接体验(如接待外国访问团体、赴国外参观考察等)两类。
        总之,我们要重视中小学生国际素养的培养,推动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国华.试论大学生国际素养培育的逻辑基础与途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2]金南辉.中小学学校学生国际交流现状与对策——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