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初中生体适能的提高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   作者:刘玉莲
[导读] 初中阶段处于青少年,该阶段养成的身体活动习惯通常可以持续到成年,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青少年时期是体适能教育介入的最佳时段。但根据相关研究,我国学生体适能的评估结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缺乏运动习惯与运动机会不足所致。

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刘玉莲

摘要:初中阶段处于青少年,该阶段养成的身体活动习惯通常可以持续到成年,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青少年时期是体适能教育介入的最佳时段。但根据相关研究,我国学生体适能的评估结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缺乏运动习惯与运动机会不足所致。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初中生体适能的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初中生体适能的提升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体育教学;体适能;健康情况;提高方法
        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除了能够负荷一整天的工作外,尚可享受休闲活动、与应付潜在紧急状况的身体能力。简言之,即是身体适应生活的能力。学理上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与竞技体适能两部份;竞技体适能是运动员追求的体能,健康体适能是一般民众一生所追求的,是希望具有较佳的细菌或病毒抵抗力而不易生病、感冒,且避免运动不足症之发生,因而能拥有较好的工作或生活适应能力。要改保持或善健康体适能所需要的训练量和强度,比竞技体适能少很多,训练过程当然也不像竞技体适能般的激烈、辛苦、酸累,而可以享受正面、愉悦、舒畅的感受。
        一般我们若无特别限定体适能的特殊对象,通常体适能所指的即是属性为一般大众的健康体适能,而青少年的体适能主要是指青少年的身体除了能很好的负担学习之外还能享受快乐课外时间的身体能力,而本文中的青少年主要指初中阶段的农村学生。
        一、初中生的健康情况
        我国初中生接近20%超过标准体重,超重的原因饮食不规律占到40%,缺乏运动占到20%。整体的体适能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由此反推,要提高初中生的体适能,体育教学应该两手抓,一方面关注可能降低学生体适能水平的不良饮食习惯,一方面聚焦于运动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对建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理解体适能水平的重要性。
        二、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提高体适能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意识
        人主观能动性,是引导人们从事某项事物的动能来源。只有内心认可的事情,人们做起来才会想尽办法去完成,达到目标。国家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初中生的体育教学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陈旧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要学会引入新颖而富有乐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健康的追求,在享受体育教学乐趣的同时也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定时普及不健康饮食习惯和疏于运动的诱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性。通过日常健康教育板报宣传或制定定期的课堂学习任务。将健康的重要性深入地植入学生的生活,把健康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体适能。
        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健康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的健康行为。树立健康的标杆,由点带面,推己及人地影响其他人对于健康的追求。结合多元化课程,列举具体实例,让学生从课程中体验健康体适能带来的乐趣,在实例中对健康抱有敬畏,将健康当作理想,把提高体适能作为日常生活的目标。由此,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整体健康意识,继而转化成为追求健康的动能。



        (二)科学的课程架设
        课程是实现教学的过程,在培养学生提高健康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课程设计。科学的课程架设对于学生的体适能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课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全方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坚持以下原则:
        1.课程计划以提高学生体适能的目的为导向。2.根据学生承受能力列出适当学习内容,并敦促学生按照要求执行。3.将体适能目标、计划列入实际考核中,作为教学成果的检验。4.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健康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知。5.注重教学的多元化与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成就感。6.配合学校整体教育进度。有效利用学校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余教学实践
        提高体适能,保持健康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体育的课堂教学只能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科学的训练方式去提升身体机能,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但是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执行体育教学的内容,把教学目标分解到课外时间。具体操作来看,有以下几种方法:
        1.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整理成册,定制教育手册,供学生随时学习。2.将日常教学目标化整为零,融入学生的零碎时间。3.非课堂教学手段的增设,通过网络教学。通过网络传递教学材料或者教学相关视频,让学生巩固健康意识,通过多渠道获取提升体适能的方法。
        (四)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都大不相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按照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套餐的体能训练,有效的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技能。例如跳高以及跳远的训练,这对于高个子、大长腿来说,就是加分项目;但练习打乒乓球时,对个子偏矮的人就更有利、操作更灵活。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优劣势,并帮助学生将其转化为体能项目的加分项,帮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
        (五)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
        精神是支持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的动力,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也是提高体育精神和学生体适能的关键所在。初中生相对来说,思维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处事方法比较随意,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决定事情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可以自觉的参与到体能训练中。体育课程不似文化课,只需安静的坐着动脑即可提高成绩,体育需要通过各种训练项目进行锻炼,有些体育项目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挥汗如雨算是最平常不过的现象,累瘫倒地也不足为奇,而这时就要考验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也是体育精神的表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生在参加体能训练时,就要有这样的意识,找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例如早晨,学生可以早起一会跑步,并坚持下去,体能自然会随之提高。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适能,改变学生因健康意识不强、缺乏科学指导而导致的疏于自律,懒于运动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在理论指导上给学生建立健康意识;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多元化教;在课堂外合理运用时间巩固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淑君.提高中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策探讨[J].才智,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