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吴秀蓓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   作者:吴秀蓓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素质教育理念中赋予学习更多乐趣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最终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    吴秀蓓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素质教育理念中赋予学习更多乐趣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最终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本文将分析“寓教于乐”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和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意义;应用
        “寓教于乐”这一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普及,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很多一线数学教师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这一方式的课堂教学效率却有着不同的效果。教学中衡量教学方式优劣的标准就是其教学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寓教于乐”的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意义
        1.学习乐趣的有效提升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当中,“教”是目的,而“乐”是主要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时期,因此“乐”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能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感受到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喜欢课堂、喜欢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这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
        2.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数学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数学问题都具有强烈的本源性,也就是很多问题都是从实际的社会生产和活动当中存在的,数学研究工作者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归纳,产生了基础数学。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通常以情境设定、数学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这实际上是对数学问题的本源通过新的情境架构进行再现,也是相关问题的数学研究过程的再现。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学生从具象问题到抽象问题的演绎能力、解决抽象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现实当中需要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无形当中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就会在日复一日的快乐学习当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
        二、“寓教于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1.通过动画多媒体及思维导图形式,实现“寓教于乐”
        动画是大部分小学阶段学生的最爱,这与小学阶段学生所具有的理解社会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念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时,由于数学当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单凭固定画面或者数字表达无法使学生从直观上对其产生深刻的认知。而数学课堂上现阶段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程度,也给教师使用动画以及思维导图等辅助设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在《对称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动画的方式来使图形围绕其对称轴在动画当中旋转或者选取动画片当中涉及“对称”这一数学概念的片段来向学生直观的介绍“对称轴”这一概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中心对称”,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通过辅助手段和辅助设备的具象化。



        另外,思维导图的使用,也能够很好地实现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性的作用,在很多的课件当中,思维导图和学生所喜爱的动画角色进行良性的结合,如在《数的混合运算》一课当中,利用动画角色的思维导图,对于“4+8÷2×3”这一算式的运算划分为“找出第一个乘除运算”—“计算出结果”—“找出第二个乘除运算”—“计算出结果”—“按照顺序做加减”的程序导图,并且在每一步导图当中都附加学生喜爱的动画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印象就会更深刻,更容易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解决方式。
        2.通过情境设立,实现“寓教于乐”
        在数千年的数学发展史中,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在儿童时期就体现出益于常人的解决问题思路和能力,我们数学教育过程当中不能够要求学生自身就有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来探索数学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情景设立的方式来对这些数学史上的闪光点进行重现。例如,在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公式的学习实现面积的运算,但是这对学生对于“面积”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情景的设立:在我们校园的绿化活动当中需要用10棵树苗围成一个图形作为绿草种植的区域,我们的绿草非常多,但是树苗只有10棵,那么作为校园主人的小学生应该怎么样来设计种植树苗的图形,能够使绿草的种植面积最大,使用的绿草更多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来源于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圈羊问题”,儿童时期的高斯就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出了一个相对比较高深的数学问题,我们的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炼出实际现象当中的数学规律,并且进行解决。这也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式,这种乐趣实际上是人类通有的一种高级乐趣,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当中其他人的认同感,这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3.通过数学游戏,实现“寓教于乐”
        游戏理论认为,人类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工作”和“游戏”,这二者可能会产生一部分交集,而“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课堂上知识的学习,而“游戏”就是在课间与其他同学的各种互动、回家的电子游戏机等等。而“数学游戏”教育方式的提出,是将学生生活中这两个部分的交集进行扩大,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工作”的目的。
        在游戏的设计当中,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辅助设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在《两位数除法》一课的学习当中,通过多媒体设计的数学游戏课件《救援白雪公主》就很好的体现了“闯关”游戏与数学的结合,在救援白雪公主的道路上,有很多以除法作为关卡的“碉堡”,如9÷3、12÷3、88÷2、72÷3等由易到难的除法算式,学生必须通过解出算式答案的方式来进行“闯关”,最后达到“救援白雪公主”的游戏目的,并且在结尾当中还有优美的动画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对游戏和动画的偏爱,会更有兴趣从事这种算式的计算,从而在“乐”的过程当中提高了除法算式的计算能力。
        三、结束语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体现,它要求以学生作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围绕这一主体展开教学活动,是更为先进和人性化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其中的尺度把握还需要一线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黄晓燕.浅谈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