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伤口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   作者:杨明珍
[导读] 本文阐述了药物外渗伤口的护理
        杨明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  6250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药物外渗伤口的护理,为护理人员规范落实静脉输液、预防并正确处理药物外渗、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处理药物外渗伤口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物外渗; 静脉输液; 伤口; 护理;

 
1 药物外渗的护理
1.1 停止输液并回抽残液
        护理人员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原针头并连接注射器进行回抽,尽量抽出外渗液体。采用反折头皮针前端软管的方法拔针,并采用竖压法按压5 min为宜。

1.2 快速评估
        快速组织相关人员评估外渗药物的名称、浓度、毒副作用,以及外渗局部的反应、红肿范围、疼痛评分、肢体肿胀范围、药物解毒剂等,以便于行紧急处理。

1.3 皮下注射解毒剂
        药物外渗发生1 h内进行皮下注射解毒剂效果最好。注射解毒剂时,应根据制造商指定剂量给药,以减轻局部反应。如氮芥、顺铂等烷化剂外渗时注射硫代硫酸钠;升压药外渗时注射酚妥拉明;血管加压素外渗时注射特布他林或2%硝酸甘油;化疗药物、无细胞毒性药物和高渗溶液外渗时注射透明质酸酶[9],以增加局部血流而有助于药物在组织中被吸收、分散。

1.4 局部环形封闭注射
        药物外渗时,可用2%利多卡因4 m L+0.9%Na Cl 6 m L+地塞米松1 m L行局部封闭注射,选择4.5~5.5号头皮针,以15~20°角度进针,沿外渗范围做环形封闭注射,针头尽量到达红肿正中处。也可用氟美松5 mg+利多卡因100 mg行局部封闭注射。护理人员可根据外渗局部皮肤情况,作多次局部封闭注射。

1.5 减轻肢体肿胀
        (1)抬高患肢:为防止患者的局部组织受到长期压迫,在药物外渗的48 h内[10],应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与药物吸收;注意肢体应高于心脏20~30 cm。(2)冷敷或热敷:当外渗药液为对组织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多巴胺、氨茶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高浓度营养液、氯化钾、20%甘露醇、造影剂、阿霉素及柔红霉素等,可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48 h;当外渗药液为植物生物碱类药物,如长春碱、长春新碱、草酸铂及奥沙利铂等,首选热敷,禁冷敷。(3)药物外敷:可采用高渗性药物如50%硫酸镁溶液或50%葡萄糖溶液进行湿敷;也可采用如意金黄散等中药调和成糊状,均匀涂抹在纱布上后敷于患处。(4)记录及随访: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必须详细记录外渗的时间、部位、范围、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方式、患者主诉、完整的处理方法及局部皮肤情况变化等;处理过程中做好交接班,药物外渗局部症状容易反复,应做好跟踪随访。


2 药物外渗伤口的护理
        当药物外渗局部经紧急处理无效,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皮肤颜色改变甚至皮肤溃疡或坏死时,应尽快评估药物外渗伤口的情况,配合使用新型敷料,以促进药物外渗伤口的愈合。



2.1 水疱护理
        多发小水疱时应注意保护水疱表面的完整性,外涂液体敷料如赛肤润或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再贴脂质水胶体敷料后予以纱布包扎;脂质水胶体敷料不沾皮肤,不易造成皮肤破溃,也可直接贴水胶体敷料。肢体肿胀明显者敷料外可敷芒硝,以促进肿胀消退。当水疱直径>1 cm时,可用无菌注射针头在水疱下缘刺破水疱,一手用无菌纱布轻压水疱,一手持注射器吸干水疱内液体,再涂赛肤润等液体敷料,外贴脂质水胶体敷料后加纱布包扎或使用泡沫敷料,敷料外可适当进行加压包扎。

2.2 切开减压
        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造影剂的注射必须足够快,建议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0~4.0 m L/s(3 600滴/min)的速率进行静脉注射,但高压注射易引起药物外渗而致筋膜间隙综合征[19]。患者出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常采用快速输血装置和手动加压方式进行血液成分的输注,输注压力增加也易引发血液成分外渗导致急性筋膜间隙综合征[20]。当高压、快速输注造影剂或血液成分时,一旦患者主诉疼痛、肢体皮肤皱褶消失或明显肿胀,应尽快识别是否有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明确诊断后尽早予以切开减压,以保全肢体,避免截肢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2.3 创面护理
        如水疱破溃形成溃疡、外渗皮肤发黑坏死、肿胀肢体切开减压等形成伤口后,应对伤口创面的大小、基底颜色、深度及周围组织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敷料及处理方法。红色创面渗液多时,内敷料可选用藻酸盐敷料、亲水纤维敷料、脂质水胶体敷料,外敷料可选择纱布、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创面合并感染时,内敷料应选择银离子敷料,包括藻酸银敷料、亲水纤维银敷料、脂质水胶体银敷料、泡沫银等敷料,再根据创面有无窦道、潜行、渗液量等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抗菌敷料。创面有黄色腐肉覆盖、伴有黑痂时,可使用水凝胶敷料外加薄膜敷料,以利于自溶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并促进肉芽生长。当外渗部位发生在四肢,尤以手背或脚背部多见,因此处肌腱、血管丰富,不建议采用剪刀行机械性清创,避免损伤肌腱而影响其功能,损伤血管而引发出血;肌腱、血管、骨骼外露时,必须先用水凝胶敷料行保护,再选用其他敷料进行处理。

2.4 肢体功能锻炼
        药物外渗后肢体会出现肿胀、疼痛,创面形成后疼痛也会持续。如果外渗部位在手背、关节处,活动时疼痛会加剧,故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活动患肢。随着时间的延长,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如不注意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等伤口愈合后可能会出现患肢的活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外渗部位在手背或关节处时,可能会出现手不能握拳或持拿物品、关节僵硬影响活动等情况。因此,在伤口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注意鼓励患者适当做伤口部位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待伤口愈合时肢体功能也能恢复正常,从而不影响正常生活。

小结
        药物外渗是静脉输液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药物外渗,对改善患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中,掌握药物外渗高危药物的种类,明确药物外渗的高危因素,落实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并积极处理药物外渗,使用新型敷料处理药物外渗伤口,这样能改善患者因药物外渗引起的不良结局,保障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J].医疗保健器具,2005,(7):73-75.

[2]王泠,胡爱玲.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1-195.

[3]魏淑霞,许艳春,薛晓英,等.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2):2008-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