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燕
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无抽搐电休克室 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为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原则将所有样本分为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进行干预;为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提供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极为显著,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还能够强化患者的好感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病;无抽搐;电休克;护理效果
当前精神病患者的数量高居不下,精神疾病为患者自身及生活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不仅需要承受漫长的治疗过程,还要承受不稳定的精神折磨。如今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治疗舒适度,可结合心理护理来强化患者对于治疗重要性的认知[1]。本次研究主要为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精神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0例治疗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纳入标准:患者经过诊断确定为精神病,经过本人同意作为样本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先天性脑瘫、重度抑郁症、严重器质性疾病等[2]。根据随机原则对病例划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平均3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50±2.7)岁;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53±3.5)岁。通过比较发现以上两组一般资料的具体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检测,并根据诊断报告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为其实施环境护理、身体护理目的是注重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其次要为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将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方案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还要将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使其能够做好心理准备;最后要为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监护,避免患者发病的时候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3]。
为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操作如下:护理人员需要预先明确患者的病情、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继而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首先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明确其内心的想法和不安,并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耐心的解答;其次要对患者呵护备至,不仅要在日常进行关心、鼓励、耐心指导,还要叮嘱患者注意放松心情,与其家属一同做好鼓励、安慰等工作,提升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及护理满意度,主要在护理之后对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记录作为数据进行研究。首先对于情绪状况的评估主要采用SDS量表、SAS量表对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评价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其中分数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分数在70-90分以内为基本满意,分数在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才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是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数通过±代表、标准差以(X±S)为代表的、百分数则用%表示,X2进行数据的计算、t进行数据检测,而P<0.05意味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当前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在精神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能够弥补传统疗法带来的抽搐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肌肉强直、肌肉颤动、骨折、脱臼等情况的发生,使得患者在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治疗。然而精神病患者情绪不够稳定,确保其能够平静的接收治疗,同时还要取得患者家属的任何,就需要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和疑虑,使得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3]。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证实心理护理能够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问题进行疏导和调理,并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继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游辉芳, 陈文英, 旷燕珍. 舒适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舒适度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 027(011):213-215.
[2]沈曙光, 姜海涛, 肖文斌,等. 影响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2):119-121.
[3]易海燕. 全方位护理干预运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 心理医生, 2018, 024(025):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