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儿疼痛、肿胀的缓解效果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   作者:王霞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儿疼痛、肿胀的缓解效果
        王霞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儿疼痛、肿胀的缓解效果。方法:将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我院接收的80例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是对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在干预后的疼痛感受、肿胀持续时间、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行疼痛控制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疼痛感受,缩短肿胀持续时间,提升患儿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创伤性骨折;疼痛;肿胀
        小儿骨折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上对其的骨折治疗已然非常成熟,但是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有医学研究认为这是因为小儿的年龄较低,对于医护人员的依从性较差,再加上医院陌生的环境以及剧烈的疼痛感使得患儿在治疗前或治疗后表现较为烦躁,进而影响治疗[1-2]。基于此我院为改善这一情况,现将疼痛控制护理模式运用于创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间收治的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共计80例,对其进行随机数字抽签,依据不同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参照组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12岁,其年龄均值为(8.05±1.26)岁,男性有20例,女性有20例。在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12岁,年龄均值为(8.09±1.13)岁,男性有20例,女性有20例。全部病人自身的一般病例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所有患者均已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相关审批予以批准;②经入院X射线等检查确认患儿确系创伤性骨折;③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治疗的耐受情况,具备手术的耐受能力。
排除规则:①患者有重要器官严重受损情况或其他影响观察判断的疾病或生理特征;②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如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③患儿未携带先天性心脏病。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
对实验组患儿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语言沟通:在患儿入院时护理工作人员即热情的接待对方,询问其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询问患儿的家属患儿自身的喜好,依据患儿自身的喜好对其的病房进行适当调整,播放相关卡通动画或者歌曲,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降低其的疼痛感受。(3)体位干预:在患儿的患肢下放置软垫,抬高其患肢,以达到提升血液的回流效率以减轻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4)改良冰敷:对患儿实施盐水改良冰袋冰敷,冰袋表面材质为柔性理想的材质,且不易滑落,能够长期持续低温,体提升患儿的消肿情况,减轻其的疼痛感受,提升患儿的舒适度;由于患儿的骨折为创伤性骨折,其可能存在伤口,对于存在伤口的患儿应当对其的伤口进行常规清创处理后再行包扎冰敷。(5)定期询问患儿的疼痛感受,检查其患处的肿胀情况,并对其进行记录,对于疼痛难忍的患儿,在向主治医师反馈允许后对其行镇痛药物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疼痛感受、肿胀持续时间、心理状态。使用VAS量表评定患儿的疼痛情况,使用SDS评分及SAS评分评定患儿的心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恢复及心理状态
        由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疼痛感受、肿胀持续时间、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3.讨论
        随着当下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中的意外与危险越发的常见,小儿自身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不足,对于危险的认识较差,故较为容易出现意外情况,进而导致创伤性骨折。而又因为小儿的年龄较低,其自身的意志力、忍耐力相较于成人远不如,骨折后又多伴随剧烈的疼痛感,这使得小儿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容易因为小儿自身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二次损伤[3-4]。故临床医学认为降低患儿的疼痛与肿胀感能够提升患儿的忍耐情况,进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5]。
        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是一种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护理模式,其在多项临床疾病中拥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行疼痛控制护理的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肿胀时间及心理状态都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行疼痛控制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疼痛感受,缩短肿胀持续时间,提升患儿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培娜, 张静, 丁慧丽.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保健文汇, 2018, 000(001):234-234.
[2]韩笑.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评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008):241-242.
[3]王海欣.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003(032):6428-6429.
[4]白文萍. 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控制的术后护理方法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02):260-260.
[5]李春红.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J]. 中外医疗, 2020, 39(11):13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