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争蓉 王丽
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风险管理,针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不良事件发生率来看,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且P<0.05。从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管理中进行运用,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大大降低,护理管理服务的质量大大提升,护理管理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引言:在医院的临床科室中,精神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临床科室,精神科发生各种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且容易出现医患之间的矛盾与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影响与损失。精神科患者在自身疾病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伤人、自残等事件,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会直接威胁到患者、医生、护士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极易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随着国家医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得到了推广与应用,我院精神科在管理过程中,也积极采用了风险管理方式。风险管理应用到极易出现风险事件及医患纠纷的精神科室,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医生、护士的生命安全,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几率,特别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风险的概率。本次研究围绕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目的是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接受常规管理,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3∶17,患者年龄最大者与最小者的年龄分别为66岁、21岁,平均为(50.12±4.16)岁,患者病程平均为(4.12±1.08)年。观察组的40例患者接受风险管理,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21,患者年龄最大者与最小者的年龄分别为65岁、23岁,平均为(49.38±5.21)岁,患者病程平均为(3.94±1.5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学历、婚姻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并不具有显著差异,可以参与本次研究,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在研究开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也就是说,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的流程基本了解,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管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风险护理管理。现将风险护理管理的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构建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我院精神科积极构建了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参与风险护理管理小组的成员包括本科室内的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责任护士、其他相关护理人员,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要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定期组织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参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理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促进护理人员拥有更高的护理专业技能。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成员通过共同探讨的方式来制定与患者实际相符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第二,加强风险教育。我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活动,以促进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精神科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以及工作年限不足三年的护理人员,都需要认真学习以往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同时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学习活动,让护理人员了解掌握医疗事故、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
第三,制定风险评估体系。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时,为其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工作,护理人员借助风险评估表来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要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避免发生患者伤人或伤己事件。制定更为合理的查房制度,严密监督出现过患者伤人或伤己事件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确保病区地面的干燥、清洁,在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将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家属。
第四,有效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精神科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后,护理人员要细致检查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避免具有危险性的物品被带入病区内,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各种医患纠纷的出现。
第五,加强药物管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做好药物的清点工作及核实工作,正确开展药物管理、药物存放、药物分发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巡查患者的病房,监督管理患者的日常饮食情况及生活情况,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
第六,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精神科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在临床护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问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来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与风险处理流程,加强风险的预防工作及风险的管理工作,为患者、医生、护士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提供保障。
第七,及时准确书写护理文件。强化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责任意识,确保护理文件书写的准确性,对患者的病情、患者的用药反应等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中心地位,全方位保障患者的安全,尽可能减少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1.3 判定标准
针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进行数据对比,同时利用护理质量评分量表、护理满意度量表来评价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量表的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量表的分数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比较多,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处理。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数据对比
从不良事件发生率来看,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且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从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大多因自身所患疾病而无法控制自主意识,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其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精神病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无论是服药剂量错误,还是服药时间错误,都会带来治疗风险。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护理质量不高就会直接引发各种医患纠纷的出现,同时也会给医院的名誉、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可以说,护理管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都具有直接联系。风险护理管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价值是非常高的。风险护理管理不同于常规护理管理,精神科护理人员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识别来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及解决方案,采用风险护理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还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医生、护士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我院精神科实施风险护理管理以来,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更加信任精神科的医护工作者,并全力支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风险护理管理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患之间沟通的有效性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因沟通不到位而引发的各种护理风险事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自身的责任意识、风险识别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总之,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管理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护理管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提升,风险管理值得推广至临床科室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娜,王静辉.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86-88.
[2]李宜翠.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效果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2):11-12+15.
[3]陈华.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3):157-159.作者简介:黄争蓉,女,云南保山人,汉族,198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究方向;护理和心理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