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   作者:叶沐林 黄震
[导读] 目的:探究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
        叶沐林 黄震
        西平县公安局 河南省驻马店市463900
        确山县公安局河南省驻马店市463200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将2016年8月-2020年7月本中心鉴定的冠心病猝死的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分为观察组(59例、合并血栓形成)和对照组(41例、无合并血栓形成)。对比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理学特征。结果:两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观察组中≥40岁患者发病率低于<40岁,对照组中≥40岁患者发病率高于<40岁,观察组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超重、冠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狭窄累及长度、冠脉狭窄累及≥2发生率、急性心梗发生率、陈旧性心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猝死多见于男性,且患者死亡的原因均相似,但并发冠脉血栓猝死患者的年龄比较年轻,心脏病变程度比较轻微,如心脏质量较低、狭窄不太严重等,法医鉴定时应加以区别。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栓;猝死;法医病理学特点

 前言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成年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危及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冠心病猝死的诱因比较多,如情绪激动、饮酒、过度体力活动等[1],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很短,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没有明显症状,提示其死因与冠状动脉存在血栓有关。本文针对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旨在为解决患者死亡的争议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现将研究的过程、结果报道如下。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6年8月-2020年7月本中心鉴定的冠心病猝死的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分为2组,59例观察组合并血栓形成,41例对照组无合并血栓形成。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法医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理学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患者基本情况指标为性别、发病年龄;病理学特征指标为心脏超重、冠脉重度狭窄、累及长度、累及支数≥2、急性心梗、陈旧性心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40岁22例、<40岁37例,平均发病年龄(47.72±4.75)岁;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40岁34例、<40岁7例,平均发病年龄(49.76±4.88)岁。两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86、14.098,P=0.000、0.000)。观察组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P=0.039);观察组中≥40岁患者发病率低于<40岁,对照组中≥40岁患者发病率高于<4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27、35.561,P=0.006、0.000)
        2.2 两组病理学特征的比较
        观察组心脏超重、冠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狭窄累及长度、冠脉狭窄累及≥2发生率、急性心梗发生率、陈旧性心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饮食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均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由于冠心病猝死发生较快,患者生前多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家属误认为非自然死亡。因此,临床应对患者进行法医鉴定,了解患者死亡原因。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观察组中≥40岁患者发病率低于<40岁,对照组中≥40岁患者发病率高于<40岁,观察组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且冠心病并发冠脉血栓猝死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可能与男性在生活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饮酒、吸烟等人数较多有关,而随着患者年龄增大,生活压力不断降低,从而不良生活习惯亦有所好转,因而发生冠心病并发冠脉血栓猝死的几率逐渐降低[2]。在对冠心病猝死患者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中发现,观察组心脏超重、冠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狭窄累及长度、冠脉狭窄累及≥2发生率、急性心梗发生率、陈旧性心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在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患者中心脏病变程度轻于无血栓形成的患者,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冠脉内斑块有所不同。冠脉内血栓斑块按照病理学形态可分为破裂斑块、糜烂斑块和钙化结节[3],其中破裂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进入血液循环中,形成血栓,而年龄患者中大多属于此类斑块,更容易造成冠心病并发冠脉血栓猝死。
        综上所述,冠心病猝死多见于男性,且患者死亡的原因均相似,但并发冠脉血栓猝死患者的年龄比较年轻,心脏病变程度比较轻微,如心脏质量较低、狭窄不太严重等,法医鉴定时应加以区别。
        
参考文献:
        [1]张慧. 369例冠心病猝死的法医学回顾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8.
        [2]邓英松.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猝死的相关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05):30-31.
        [3]吴雨虹,张蓓蕾,程丛林.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30):64-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