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楠
燕达医院 ,河北 廊坊 065201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诊断肾功能损害时检测血清胱抑素C(CyC)联合肌酐(Scr),尿素氮(Bun)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肾功能损伤患者500例为研究组,同一时期内健康体检者500例为比较组,二组患者均实施血清胱抑素C(CyC)、肌酐(Scr)、尿素氮(Bun)检测,对比二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CyC)、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标均高于对比组,差异突出(P<0.05)。结论:临床诊断肾功能损害相关疾病时,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胱抑素C(CyC)、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标进行诊断。
【关键词】尿素氮(Bun);肾功能损害;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C)
机体肾功能损伤疾病发病几率较高,导致其发病的因素较多,即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等均可诱发此病症,肾功能损伤疾病的临床治疗应秉承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否则将有可能诱发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疾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故而,本院开展如下研究,研讨血清胱抑素C(CyC)、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检测于临床诊断肾功能损害方面的价值,过程为下文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组:500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21年4月的肾功能损伤患者,由289例男患者和211例女患者构成,年龄区间即31周岁至90周岁,年龄均值即(60.09±11.18)周岁;肾损伤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180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患者130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患者190例;比较组:500例体检时间为2018年4月-2021年4月的肾功能健康患者,由290例男患者和210例女患者构成,年龄区间即29周岁至88周岁,年龄均值即(59.67±11.06)周岁。二组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区别(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抽取组间患者5ml空腹静脉血液,给予血液样本离心处置,离心时间:10min,离心率:3000r/min,给予血液上方的血清实施分离处置,而后将血清置于温度为-20℃的空间中储存。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文号:湘械注准20172400333;规格:HRD800)进行检测,检测用试剂:长征生化试剂,尿素氮(Bun)检测方法即酶偶联速率方法;肌酐(Scr)检测方法即肌氨酸氧化酶方法;血清胱抑素C(CyC)检测方法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方法;详细记录检测数据。
1.3观察指标
对比二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即记录并统计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血清胱抑素C(CyC)指标,处理分析后实施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期间的数据处理及分析均由SPSS18.0完成,由(±s)详述计量数据,t值核查;由(n%)详述计数数据,X2核验;P值<0.05时,差异尤为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二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比
研究组尿素氮指标、肌酐指标、血清胱抑素C指标均较比较组高(P<0.05)。如表1内容所示。
3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之中,老年人占据大部分,这与我国国情、人们不健康生活饮食作息习惯均有关联,故而疾病发病概率连年上升,病情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的主要脏腑器官功能均受到严重累及,肾功能损伤疾病便是其中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及生命均构成严重危害[2]。因而,应对肾功能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明确病情进展,实施有效救治,以保障患者生命不受威胁。
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与肾功能损伤疾病有较大联系,大量医学实验均证明,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指标均超过正常值,且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加剧,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指标也将持续上升。故而,临床诊断肾功能损伤疾病时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进行确诊,即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损伤疾病,还可以确诊肾功损伤程度,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3]。
根据我院实验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C)、肌酐(Scr)等指标值均较比较组高(P<0.05)。因而可以确定,通过检测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C)、尿素氮(Bun)等三项指标,能够确定患者有无肾功能损伤疾病。
综上所述,临床检查并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损伤疾病时,可以通过检测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肌酐等指标完成,此三项指标与肾功能损害疾病有密切关联。
【参考文献】
[1]吴石贵,肖俊锐,黄舒婕.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4):88-90.
[2]梁天生.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诊断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9):177-178.
[3]高淑莲.血清CysC、β2-MG比Cr、BUN、UAc联合检测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