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   作者:冷艳梅
[导读] 目的 分析上热下寒型胃溃疡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疗效。
        冷艳梅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2
        【摘要】目的 分析上热下寒型胃溃疡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上热下寒型胃溃疡患者中随机抽选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人确诊日期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62)与观察组(n=62)。常规组病人予以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病人施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统计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病人,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肠鸣下利、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积分的数值结果均明显更小(P<0.05)。结论 为上热下寒型胃溃疡病人施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予以中医对症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上热下寒型胃溃疡;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疗效
        有报道显示[1],我国的胃溃疡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胃溃疡的发生,与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当胃溃疡病人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常表现出胃痛、胃胀、口臭、反酸等症状。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的效果不佳,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多。同时,胃溃疡的复发率较高,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持续性的负面影响。临床上,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其实施辨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在我国中医历史上,治疗胃溃疡的经验较为丰富。本文旨在分析上热下寒型胃溃疡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上热下寒型胃溃疡患者中随机抽选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人确诊日期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62)与观察组(n=62)。常规组病人信息中,男性有34例、女性为28例。年龄信息:29-73岁,平均年龄(41.95±12.06)岁。观察组病人信息中,男性有35例、女性为27例。年龄信息:28-76岁,平均年龄(42.13±11.84)岁。对比两组上热下寒型胃溃疡病人的资料,差异结果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病人予以西医对症治疗,治疗方法:阿莫西林分散片(给药方法:每天2次,每次1.0g)+奥美拉唑(给药方法:每天1次,每次20mg)+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给药方法:每天2次,每次0.5g)。疗程:1个月。观察组病人施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炙甘草、干姜、人参、黄岑各9g,3g黄连,半夏12g,4枚大枣。以水煎服,煎至300ml。每天服用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辨证加减治疗:存在严重泄泻指征者,可加15g石榴皮;存在严重胃痛指征者,可加20g延胡索;存在严重嗳气症状者,可加6g代赭石;存在严重口苦指征者,可加15g蒲公英;存在严重反酸指征者,可加15g海螵蛸。疗程:1个月。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包括:肠鸣下利、恶心呕吐、心下痞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两组病人治疗后的肠鸣下利、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积分
    相较于常规组病人,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肠鸣下利、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积分的数值结果均明显更小(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胃溃疡,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指出[2],胃溃疡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人群,近年来也有逐渐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其中,上热下寒型胃溃疡为常见一种,病人常有规律性上腹疼痛的表现;病情严重者,会发生胃出血。西医治疗中,三联疗法为常用治疗方式。但因病人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长期服用西药治疗,易致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病人的预后。在中医理论中,将胃溃疡划分为“吞酸”、“胃脘痛”等范畴。该病的病机主要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气滞血瘀、脾胃受损等,且疾病病程较长。为病人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时,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预防胃溃疡的复发。方中有效成分能够强化病人的机体免疫力,同时也能降低疾病的后期复发率,疗效显著。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常规组病人,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肠鸣下利、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积分的数值结果均明显更小(P<0.05)。这一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佳,病人的中医症候积分得到有效控制,对控制疾病进展有积极意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发挥出较好的抗溃疡、抗炎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指出[3],方中黄芩可奏清热燥湿之效用,半夏可奏降逆和胃、消痞散结之效用;黄连可清热泻火,再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升降复常、寒去热清的效果。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中医治疗心下痞满、胃气不和的经典方剂。
        综上所述,为上热下寒型胃溃疡病人施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予以中医对症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佳乐, 李慧臻, 王振兴,等. 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Meta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0,14(8):567-572.
[2]胡雄丽, 陈峭, 李力. 背俞指针疗法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029(011):1157-1161.
[3]刘静、周易、叶松、胡运莲.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09):20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