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王贵福 单秀梅
[导读] 内镜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较多,其主要是为手术过程提供视觉引导,

        王贵福  单秀梅
        1.安康市中医医院手术室,725000
        2.安康市中医医院供应室,725000
        【摘要】内镜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较多,其主要是为手术过程提供视觉引导,以保障手术过程的科学性。受手术室器械使用途径的影响,手术室对医疗器械的消毒要求较高,对此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十分重要。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下,会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对此文章以内镜清洗消毒为主要内容,对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保障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内镜 清洗消毒 问题与对策
        一、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诊疗期间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应用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应用的整体安全性,国家卫计委重新修汀并颁布《WS 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3项行业标准。在这3项行业标准中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集中对送来的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及消毒灭菌处理。仅设置几个消毒供应中心或在手术室内设置清洗消毒区域的医院,需对送来的复用医疗器械进行集中的清洗及消毒灭菌处理。若手术室的复用医疗器械不能送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需接管手术室内器械清洗及消毒灭菌的管理工作,严格遵照WS310-2016系列标准规定对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及消毒灭菌。
        二、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内镜清洗问题
        零部件的丢失损坏。内镜作为手术器械比普通手术器械精密,结构复杂,活动关节多,可拆卸部分多,且零件细小,稍有不慎极易丢失折断,又不容易找寻。
        清洗不充分。内镜管腔细小,且部分器械不能拆卸,清洗难度大,无法清洗到管腔及关节内部,血液凝块无法彻底清除,若长期清洗不彻底可致器械内腔堵塞,关节失灵,影响器械的正常功能,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也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清洗流程时间不到位。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手术室护士必须遵守流程,确保内镜手术安全,但为了节省时间或责任心不强,草草冲洗,没能反复刷洗,清洗酶泡时间不足,也因内镜连台手术多,内镜器械数量不足,供需矛盾,没有足够的时间清洗,匆忙完成以备下台手术使用。
        清洗工具不专业。目前我们只能自行采用手刷、牙刷、小毛刷来刷洗,刷子软硬不适,尺寸不一,不符合要求,有些细小管腔只能靠水枪冲洗,刷洗根本不到位,再者刷洗工具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多酶清洗液不过关。多酶清洗液应该现配现用,一用一更换,但由于其价格偏贵,为了节约成本,贪图方便,配制后反复多次使用,造成清洗不合格,同时器械浸泡前没有干燥处理,溶液被稀释。
        2.2内镜灭菌问题
        浸泡灭菌时间不充足。戊二醛浸泡灭菌时间不少于10h,浸泡时间需求较长,常常为了手术缩短浸泡时间,未能达到灭菌要求,使用前未能彻底冲净器械残留消毒液而刺激组织引发感染。


        灭菌过程与操作不规范。低温等离子灭菌时,使用纸塑包装袋或无纺布打包灭菌,灭菌指示卡变色不彻底,主要是由于器械清洗干燥不符合要求,灭菌时包与包之间排列太拥挤,作用不彻底而影响了灭菌效果。
        内镜储存空间污染。灭菌后器械存放无菌室,没有专用的橱柜,足够的空间,使精细小器械被重器械压迫变形或碰撞损坏镜头。
        三、内镜清洗消毒整改措施
        3.1规范内镜的清洗流程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流程监控、定期检测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是保证内镜清洗质量的关键。在对内镜进行消毒灭菌前,对其进行彻底的手工刷洗是实现内镜高水平消毒的关键步骤。在使用清洗消毒机对内镜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内镜室的工作人员需对内镜进行手工刷洗。工作人员用无菌纱布及刷子对内镜的所有孔道进行手工刷洗,有利于去除内镜上残留的有机物。工作人员在对内镜进行手工刷洗的过程中,应重点对塞子的凹槽部位、十二指肠镜的端部位置、导丝锁定槽的位置、钳子管道的出口位置、抬钳器两侧及内部凹槽的位置进行刷洗。在对内镜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保证所有的内镜孔道与酶溶液充分接触、终末漂洗处于无菌的状态,并定期对终末漂洗用水进行微生物检测。
        3.2规范内镜高水平消毒剂的使用流程
        临床上常使用戊二醇、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对内镜进行消毒灭菌。用浓度为2%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戊二醇作为消毒剂对内镜进行消毒灭菌时,只有浸泡内镜的时间为20 min,方可达到高水平消毒的要求。邻苯二甲醛的理化性状稳定,与各类内镜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作为首选的内镜消毒剂。与戊二醇相比,邻苯二甲醛的消毒效果更强,腐蚀性更低、稳定性更好。过氧乙酸具有灭菌周期短、可低温浸泡、可杀灭细菌抱子等特点。在对内镜进行消毒杀菌的过程中,医院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3制定定期检测内镜的制度
        定期用ATP检测拭子对清洗及消毒灭菌过的内镜进行检测。根据内镜室具体的内镜数量决定取样的数量,对不同型号与不同种类的内镜进行检测,保证一年内每条内镜至少被检测1次。一旦发现检测数据异常,及时对不合格的内镜再次进行清洗及消毒灭菌,以提高内镜清洗及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
        3.4加强对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对内镜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内镜的使用流程、对内镜进行清洗的流程、对内镜进行消毒灭菌的流程等。让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标准等相关知识。同时要定期对内镜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工作人员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工作。内镜室的工作人员需严格遵照《2016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对内镜进行清洗及消毒杀菌,提高对内镜进行清洗及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内镜在当下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受内镜自身结构的影响,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较为复杂,对此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质量十分重要。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质量决定着医疗工作质量,对此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需要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东平,潘勤勤,肖玲,张现兰,张亮亮.软式内镜消毒灭菌方法进展[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06):957-960
[2]潘静.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10):69-70.
[3]邵春梅,柴西英,韩亚颖,宋莹,李松莹,石红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对软式腔镜消毒及灭菌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0):2578-2581.
[4]徐燕,吴晓松,王玲.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05):384-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