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体会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谢娟
[导读] 评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体会。
        谢娟
        南昌市按摩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评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体会。方法:对62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分组方法是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31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推拿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由治疗后(96.77%),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77.42%),其临床效果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中医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推拿;血流动力学

        椎动脉型颈椎病近年来临床发生比例逐年升高,与人民群众工作压力、电脑、手机长时间使用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患者椎动脉血液循环下降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患者血管内皮素、生物力学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讨论中医推拿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62例,分组方式:奇偶法,组间分布: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数量:31。实验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其性别比例纳入为16比15。年龄最高值是65岁,年龄最低值是26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45.63±10.18)岁。参照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其性别比例纳入为18比13。年龄最高值是66岁,年龄最低值是26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45.69±10.22)岁。对全部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实施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采用牵引方式进行治疗,牵引力度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耐受度为宜。实验组应用中医推拿治疗,取患者俯卧位,用五指从上而下轻柔的拿揉颈部肌肉3-5遍,用掌根揉两肩部肌肉2-3min。用拇指按揉颈部风府至大椎一段及其两侧竖脊肌,然后用拇指弹拨项韧带,重点施术于压痛明显及具有条索状硬结的部位,反复操作3-5遍。拨肩胛提肌和斜方肌3-5遍。用拇指按揉风池、风府、阿是穴,各穴约1min。用双手五指同时拿提两侧肩部数次,再用拇指点按两侧的肩井穴,各1min。取患者仰卧位,用小鱼际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做推法、揉法,各3-5遍,用双手拇指沿锁骨下缘做连续性的按压法3-5遍,随后用五指沿上肢桡侧做拿揉法数遍,然后用拇指点按曲池、太渊等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用拇指依次经印堂、神庭、头维、率谷做揉法3-5遍,随后用拇指从神庭连续缓稳的按压至百会穴,接着用拇指轻揉百会穴1min。全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d治疗1次,10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显效为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颈部功能恢复;有效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其颈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效果均未达到,甚至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情有所加重[2]。
1.4统计学分析
        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案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予以计算,计数资料(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情况)应用n(%)形式进行展现,采用X2检验形式进行校准。如果组间差异呈现为P<0.05,则表明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由治疗后(96.77%),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77.42%),其临床效果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见表1。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故造成其炎性因子升高,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得以刺激,患者最终发生椎动脉收缩所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3]。本研究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中医推拿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由治疗后(96.77%),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77.42%),其临床效果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牵引方式能够将患者异常颈椎列线予以有效矫正,从而降低患者病灶位置神经根压迫症状,且临床应用的灵活性较高,故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机构之中。推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通过对其激痛点实施治疗效果确切,所谓激痛点是指患者骨骼肌中,对疼痛最为剧烈的位置,中医理论中称之为阿是穴,这是推拿治疗最为有效的刺激点,中医典籍《灵枢》中指出:以痛为输,因此,通过手法推拿方式能够对患者的激痛点实施按压刺激,能够稳定其小关节,促使患者颈椎生理环境恢复正常,通畅气血,减轻其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4]。对于颈椎关节紊乱、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而言,通过中医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调节其颈部动态平衡,抑制其病理恶化,改善损伤位置血流循环效果,尤其针对部分肩颈疼痛、眩晕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而言,采用中医推拿治疗比单一牵引治疗的效果更佳[5]。
        综合以上结果,中医推拿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强,徐超.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0):140-141.
[2]张万钧,李建国.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J].贵州医药,2020,44(3):421-422.
[3]杨军.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167.
[4]褚雪梅.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共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评估[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1):81-82,84.
[5]林贤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4):1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