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范微 王芳 李淑娟 刘建宇 罗建军
[导读] 对无缝隙护理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中肠道清洁中的应用
        范微 王芳 李淑娟 刘建宇 罗建军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对无缝隙护理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中肠道清洁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11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术中肠道清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行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排便功能恢复、排气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中肠道清洁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结肠癌;肠梗阻;肠道清洁;生活质量
        
        结肠癌临床常见性恶性肿瘤,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发力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引发便秘、肠梗阻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研究显示[2],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为进一步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笔者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116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11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60.33±3.19)岁;肠梗阻类型:完全型34例,不完全型24例;患侧:左侧35例,右侧23例。观察组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为50~79岁,平均(61.58±3.27)岁;肠梗阻类型:完全型36例,不完全型22例;患侧:左侧33例,右侧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等检查确诊;②合并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无手术指征;②合并严重系统性或器质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协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并对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监测;术后做好导管护理,并遵医嘱进行抗感染处理。
        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①术前护理:对患者的心、肾、肺等器官进行常规评估,并进行肠胃减压处理,调整水电解质紊乱,进行清洁灌肠处理,并对患者的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做好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报告医生。对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护理。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操作配合,并注意做好腹腔护理,以免粪便对腹腔造成污染。在清洁过程中进行封闭式灌洗,并协助医生清洁肠内容物、粪便,并注意保护好切口,在移除瘤体肠管后,插入无菌螺纹管,做好固定,下端连接容器,于回肠末端10cm处做1个孔,通过揉捏促使粪内容物排入结肠,连接吊瓶,放置5mL灌洗液。注意无菌操作。对同时需要进行肠管切除患者,以甲硝唑(0.5g/L)+新霉素(0.25g/L)加入灌洗液。③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的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做好监测,每2小时测量一次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做好保暖,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引发压疮。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翻身、下床、慢走等。告知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以免引发腹部感染。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并对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做好观察与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排便功能恢复、排气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②以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肺功能及总体健康4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观察组排便功能恢复、排气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临床上对于结肠癌并肠梗阻应积极去除肠梗阻,进行梗阻近端造瘘,并根据肿瘤位置切除癌灶,肠梗阻为结肠癌晚期常见并发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转移病灶进行控制,以免引发多发梗阻[4]。因此,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积极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术前协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手术过程中做好操作配合,术后对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并根据患者状况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结果显示,观察组排便功能恢复、排气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无缝隙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总之,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中肠道清洁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邢立华,王琼琼,王丽靖.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21):119.
[2]甘元娟.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6):84-85.
[3]黄英莲,周秋红,谢淑珍.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不良情绪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7):217-219.
[4]刘玉美,刘畅.PDCA 模式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