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护理关键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于晓艳 吕晓静 潘帅
[导读]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于晓艳 吕晓静 潘帅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6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6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有效16例,有效率100.00%;常规组治疗有效12例,有效率75.0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术前、术后第1d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P>0.05)无差异;术后第10/30d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结论: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进行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丘脑出血护理;效果

        丘脑出血在脑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占比,临床中通常采用血肿清除的微创手术进行治疗[1]。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丘脑出血进行治疗时,不要开颅且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较低,手术的创伤较小,操作环境的需求也较低,预后较好,且治疗费用也较低[2]。但相关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围术期的护理对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32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针对微创血肿清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6例。其中常规组男14例,女2例,年龄43-73岁,平均(57.46±4.28)岁;实验组男15例,女1例,年龄44-74岁,平均(57.85±4.41)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1)术前护理:给予呼吸道护理,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改善缺氧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通过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2)术中护理:术后做好所需手术物品的传递,确保输液的通畅,更具医嘱调整用药。(3)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血压、心跳、脉搏、瞳孔等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处理。对患者的肌力、活动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按摩,给予患者被动运动训练,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其次,做好术后引流护理,采用低位引流的方式,确保引流通畅,保障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避免引流液反流造成感染。
        1.3观察指标
        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痊愈、明显好转和死亡。采用美国脑卒中评分(NIHSS),对两组术前、术后的第1、10、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对比有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有效16例,有效率100.00%;常规组治疗有效12例,有效率75.0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见表1

        
        2.3两组术前、术后NIHSS评分对比
        术前、术后第1d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P>0.05)无差异;术后第10/30d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见表2

        3讨论
        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与脑出血量、出血部位具有直接关系,治疗中如果仅仅局限于丘脑部位,则可能导致出现感觉障碍、瘫痪等情况[3]。丘脑出血如果破入脑室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瘫痪、死亡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尿潴留、便秘等不良情况,容易再次引发出血,因此,需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从而提升治疗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有效16例,有效率100.00%;常规组治疗有效12例,有效率75.0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术前、术后第1d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P>0.05)无差异;术后第10/30d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
        综上所述,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进行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新晨. 脑室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v.30;No.284(08):84-85.
[2]师小艳. 围手术期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成效[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v.48;No.308(06):338-339.
[3]王梦凡.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与临床护理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04):108-109.
[4]赵颖.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围术期护理对策加以分析[J]. 家庭保健, 2019, 000(02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