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芳 杨媛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目的:探究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0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病患开展此项研究,40例(40眼)患者均采用激光进行治疗;就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且分析初诊视力与预后视力,缺血与否与患者低视力、盲目的关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分支阻塞类型的视力改善效果显著,P<0.05;总干阻塞类型、半侧阻塞类型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初诊视力与患者视力预后呈现正向相关性,初诊视力≥0.5和0.1-0.4的患者,其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数量较多,与初诊视力<0.1患者预后视力达到≥0.5的患者数量比较,P<0.05;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低视力、盲目发生率较高,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相比较P<0.05。结论:经过调查统计,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主要有初诊视力、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因素。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影响因素;预后视力
引言
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为常见病,且发病率较高,而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诱发该种疾病的因素众多,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含青光眼、眼轴、屈光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因素,临床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治疗、激光治疗为主;但患者预后视力恢复情况不佳,容易出现低视力、盲目等情况,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视影响患者预后视力恢复因素,并开展相应的干预,实现患者预后视力的有效改善[1-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40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病患开展此项研究,40例(40眼)患者均采用激光进行治疗;整理患者的临床数据:年龄45-75岁(56.42±2.41)岁;25例男,15例女;右眼24例,左眼16例。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学软件计算的方式实现对患者预后视力的调查与了解,且统计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
1.3观察指标
就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且分析初诊视力与预后视力,缺血与否与患者低视力、盲目的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经T、X2检验,P<0.05表示临床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的比较分析
与治疗前比较,分支阻塞类型的视力改善效果显著,P<0.05;总干阻塞类型、半侧阻塞类型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表1)
2.2初诊视力与预后视力的比较分析
初诊视力与患者视力预后呈现正向相关性,初诊视力≥0.5和0.1-0.4的患者,其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数量较多,与初诊视力<0.1患者预后视力达到≥0.5的患者数量比较,P<0.05。(表2)
注:与初诊视力<0.1患者比较*P<0.05
2.3非缺血型与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预后低视力、盲目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低视力、盲目发生率较高,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相比较P<0.05。(表3)
表3 非缺血型与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预后低视力、盲目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3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该种疾病主要以患者视力受到影响作为临床表现。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患者预后视力得到改善,但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其预后视力改善情况不同,本项研究表明:分支阻塞疾病的预后视力改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总干阻塞、半侧阻塞两种类型。为了改善患者预后视力情况,应了解影响患者预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在本项结果中显示,患者初诊视力与患者预后视力有着显著关系,初诊视力在≥0.5和0.1-0.4对患者,其治疗后,患者视力可达到≥0.5以上,究其原因,患者在初诊时,病变已经累及到黄斑区,从而使得患者视力严重下降,且经过治疗后,患者预后视力不佳,甚至出现低视力情况[3]。而且,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低视力、盲目的发生率较高,分析其原因,病灶部位大部分的血管出现闭塞情况,甚至出现血管渗漏情况,使得患者视网膜出现严重的水肿以及出血现象,且进一步累及患者玻璃体出血,明显影响着患者视力恢复[4]。
综上所述,经过调查统计,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主要有初诊视力、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因素。
【参考文献】:
[1]吕博,白晶.颈动脉狭窄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33):94-97.
[2]梁静.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0):27-29.
[3]高桂芬.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5(03):95-97.
[4]蒋珺迪,王鲜.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影响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