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刘旭1,周忠光1,王晓源1,王蔚1,梁雪1,毕悦1,罗曼1,
[导读] 分析痛风患者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对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

        刘旭1,周忠光1,王晓源1,王蔚1,梁雪1,毕悦1,罗曼1,杨健1,董霏雪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0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痛风患者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对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收的痛风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别嘌醇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非布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6个月时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血尿酸水平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4%与对照组38.46%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治疗降尿酸的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好,有一定推广意义。
        [关键词]非布司他;别嘌醇;痛风;尿酸;安全性
        相关研究指出[1],痛风为常见炎性疾病类型,主要因皮下、关节及肾脏等部位单钠尿酸盐沉积导致的慢性、急性炎性反应及组织损伤,痛风发病与患者自身尿酸排泄量减少及嘌呤代谢水平紊乱等相关。另有研究指出[2],痛风患者发病后存在强烈痛感,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临床主要通过控制患者尿酸水平来达到疾病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对痛风患者分别应用别嘌呤及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3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为65例。入选标准:(1)经临床确诊,血尿酸水平不低于476μmol/L;(2)3个月内无其他用药经验;(3)无精神类疾病;(4)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订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等功能不全者;(2)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3)过敏体质或有严重酗酒情况者。对照组患者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为29-70岁,平均年龄为(48.91±3.90)岁;研究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为27-72岁,平均年龄为(48.94±3.84)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方面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别嘌呤片治疗,方法:别嘌呤片(批准文号:H31021422;生产企业: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100mg/d,3次/d;研究组患者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方法:非布司他(批准文号:H20130058;生产企业: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0mg/d,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血尿酸水平。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计量资料血尿酸水平借助均数标准差描述,以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借助%描述,以X2检验;以P<0.05时表示两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3、6个月时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血尿酸水平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3、6个月时血尿酸水平对比(μmol/L)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6例患者痛风发作,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2例出现皮疹,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6%。研究组患者仅1例出现轻微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3],别嘌呤是以往临床应用中抑制尿酸合成最广泛药物类型之一,在痛风患者治疗中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该药物应用后会不可避免的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如皮疹、肝肾毒素等,对患者后期治疗及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另有研究指出[4-5],非布司他属于新型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在痛风患者治疗中应用分析发现,该药物具有长期控制高血尿酸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安全性更高,患者接受度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各个阶段血尿酸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分析认为,别嘌呤在痛风患者治疗中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因药物作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佳;非布司他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和遂平,并且减少药物作用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快速改善患者病情,整体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非布司他在痛风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整体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锡明.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处方药,2020,18(11):110-111.
[2]雷国大.非布司他与苯溴马隆、别嘌醇在降尿酸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9):1402-1404.
[3]李金蝶,高虹蛟,蒋成燕,等.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9):1455-1456.
[4]何俊锋.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12-13.
[5]周乔,苏江,吴晓丹,等.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降尿酸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06):68-70.

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面上项目201715
2. 作者简介:刘旭,(1984-),男,硕士,实验师,现就职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实训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痛风、肿瘤和阿尔兹海默症等退行性老年病的研究工作。
3.通讯作者:董霏雪(1983-),女,硕士,主治医师,现就职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学术继承人。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代谢性疾病及其导致的眼部病变。Email:godsend1984@126.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