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张从敏 杨庆华 叶红记
[导读] 医院急诊科一般接诊病症较严重、需要采取紧急治疗的患者
        张从敏    杨庆华      叶红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急诊医学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医院急诊科一般接诊病症较严重、需要采取紧急治疗的患者,从而带给急诊科护士很大压力。从而我们将对急诊科护士工作期间,心理控制源与疲惫、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以此为依据,合理制定缓解急诊护士疲劳、心理压力的方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研究方式,针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50名护士,调查其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应量表。结果: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产生疲惫心理,发生率为90%以上,心里不佳状况出现率达到40%以上。在强度工作下,急诊科护士产生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甚至抑郁方面问题概率较高,都达到了50%以上,通过统计数据也可以了解到,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控制源得分与自身脑力疲惫、躯体疲惫及身体状况整体水平呈正相关。在个体心理控制源得分增加的情况下,其疲劳与心理状态得分也随之增加。结论: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工作,属于疲劳心理状态不佳等问题的高发群体,工作心理控制源对疲劳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调节、缓解意义,可以从这一角度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控制;疲劳;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紧迫情况和紧张因素,容易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相关研究明确指出,护理人员属于疲劳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群体,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疲劳现象存在普遍性。但目前人们对其不够重视,多数人及护理人员自身不了解疲劳调节的重要性,从而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不同体质护理人员面对职业紧张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同时,个体健康状况还有可能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工作心理源属于个性特征指的是人在面对事件结果时的一般性看法。现阶段,国内关于工作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较上,由于急诊科护士工作具有特殊性,从而身心健康状况更易受损。因此本文我们将也150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心理控制源、疲劳状态、心理健康指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1·研究背景
        1·1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某三甲级医院急诊科15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向其分发问卷,本次调查样本纳入标准为一年以上的急诊科护士人群,这里注意患有慢性病的注册护士不在纳入范围内。我们共分发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率达到百分百。上文中我们提到,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首先与相关医院领导联系,判定问卷分发数和调查问题,在问卷调查表正式分发之前,需要培训医院负责问卷调查的人员,使其掌握本次研究意图填表细则等内容,在集中派发问卷、研究对象规定时间内填写后,在采取集中回收的方式收集问卷,将无效问卷剔除[1]。
        1·2调查工具
        调查表基本内容为年龄、科室、职称、姓名、学历、职务、工作时间等等,国内于善法等研究人员在国外相关量表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产生了工作心理控制源量表,其中包括16个条目,其中123等8项条目为测量内控性,其余8项条目为测量外控性。内控性具体指的是人们相信个人行为、个性能力等因素对事件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外控性指的是人们认为事件结果由外部因素而控制和影响,如运气、机遇、社会背景等因素[2]。每项条目由6级评分法判别,数字1~6分别代表着极赞同、中等赞同、有些赞同、有些不赞同、基本不赞同和极不赞同,计算期间将基础分减去内控性条目得分,结果加上外空性条目得分,最终如果所得分高则代表其外控性强,所得分低则代表内空性强。
        1992年间研究人员研制了疲劳量表,该量表结果能够评判临床治疗变化、疲劳症状严重程度等状况,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实现疲劳病症的筛选。该量表共有14个条目,具体分为两个维度,第1~8项条目是躯体疲劳程度的反应,第9~14项条目是脑力疲惫程度的反应,通过各项条目与被测者实际情况符合与否的判定,回答是或否,其中10 、13、 14三个条目为反向积分,回答否记一分、回答是记0分,反之其他条目皆为正向计分,就是说回答是记一分,回答否记0分,最终将1~8项条目得分相加得到躯体疲劳分值,将9~14条目得分相加得到脑力疲惫分值,将二者相加得分为疲劳总分,分值越高代表被试者疲劳程度越严重,最后我们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及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上述数据进行探讨。
        2·结果
        2·1本次调查数据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年龄在22~54岁之间,护龄最低为一年,最高为32年,学历为中专为多,其中中专学历者有98人,大专学历者有32人,本科学历者有20人。职称方面护士有80人,护师有42人,主管护师及以上有28人,其中正式护士有110人,临时聘用护士有40人。本组150名调查对象中,有132名急诊科护士存在疲劳困扰经历,占调查总数85%以上,其中有52名护士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下工作,甚至疲劳状态维持6个月以上,占总人数的34%左右。本组GHQ总得分为(25.18±4.75)分,消极性项目均分为(14.23±3.31)分积极性项目的均分为(10.82±3.0 06)分,有67名护士GHQ总分大于等于27分,证明其心理状态不佳,在消极条目中急诊科护士统计分值较高,这也证明了急诊科护士在消极项目上出现问题较大[3]。
        2·2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工作心理控制员得分数据,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将其得分分为具体4组,进行趋势检验,这4组数据存在疲劳心理健康总分及躯体疲劳上的差异,从而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力疲劳程度方面差距较小,统计学意义也较小,还可以了解到个体疲劳得分及心理健康得分。随着个体心理控制员得分的增加而增加(如表一所示)。
        表一 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3·讨论
        相关学者调查妇科、内科、外科、ICU、门诊急诊等科室若干名护理人员,发现护理人员疲劳、心理健康发生率高达90%以上,有35%以上护士处于长期疲劳状态下。在研究中也正验证了上述研究,尤其急诊科护士整体疲惫程度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属于护理人员中疲劳高发群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愈加重视,研究也验证了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急诊科护士在长期紧张状态下出现焦虑、失眠抑郁方面的问题。在个体心理控制员得分增加的情况下,疲劳、心理健康分值也随之增加,二者之间呈现正相比关系,只有有效缓解急诊科护士紧张焦虑的心理,降低或消除其职业压力,才能够提高急诊科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4]。
        总结语:
        综上所示,急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科室,主要抢救急性病症患者,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心理状态。通过时间调查与相关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到,其心理控制员对疲惫心理健康状态具有调节意义,二者之间存在正相比关系,本来我们也某医院15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其疲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统计,验证了上述二者关系的说法,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专业人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信红, 邓筱娟.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21(002):153-157.
        [2]兰婷, 丛波. 授权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能力,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01):1-4.
        [3]易静, 王芳, 覃艳莉,等.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与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 38(08):597-601.
        [4]杨玥玥.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 000(008):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