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梅
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与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认知度评分为(96.9±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程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创伤骨科;实践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平均(40.9±3.0)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1.6±3.3)岁;同时将我院创伤骨科3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本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管理,为患者开展干预;即由护理长进行统一工作调配,护理人员遵从安排为患者开展相应护理服务。观察组则接受疼痛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开展干预;具体管理内容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护士的系统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骨科护理知识,特别是疼痛知识,使护士认识到疼痛是骨科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加强护士对疼痛危害的认识,从而认识到疼痛的产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易怒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意识和责任心,要加强对疼痛干预知识的重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促使他们掌握缓解患者疼痛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提高干预质量。干预后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环节,对培训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和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确保培训效果。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工资挂钩,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积极性。(2)疼痛干预管理。(1)护理人员是与患者频繁接触的人,其沟通方式、行为表现和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协调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使护理人员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病人有紧急需要,他们应该能够考虑病人。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以更耐心、更体贴的态度对待患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细致的护理和干预,使患者实现真正的体验,医护人员的理解、护理和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度,促进他们的疼痛缓解,加速他们的康复。第二,教育和疼痛管理。(2)知识教育是日常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讲解的方式和语言会影响病人的认知。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能用熟悉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讲解和说教,对表达能力较弱的护士加强实践,直至能理解病人的知识,能解释疼痛的形式,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止痛方法对患者准确、方便。(3)疼痛干预的实施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如掌握冥想、注意力转移、呼吸等使用方法,咳嗽时轻轻按压伤口,防止伤口破裂等,了解其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各种止痛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因此,科室应加强对护士疼痛干预的管理,重视护理人员的工作,确保护士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从而为疼痛干预的有效实施和疼痛干预的质量提供保障。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的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护理满意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认知度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理人员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创伤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患者多为骨折、骨外伤等骨科疾病。疼痛是本科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无论是外伤还是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患者都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持续的疼痛往往会使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易怒等情绪,甚至怀疑治疗效果和医护人员的水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抗治、医患矛盾等严重后果。因此,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尤其是疼痛干预,值得重视。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主要是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类似于康复外科的理念,也是一种通过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后果,从而加速患者康复的管理模式。骨伤科护士作为护理干预的第一执行者,其对疾病和疼痛的认知及护理技能的掌握往往直接影响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强疼痛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干预。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和疼痛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对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通过疼痛干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教育技能和疼痛干预技能,促进护理人员以更合适、更专业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服务,对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果显示,训练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该管理模式的实施对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干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论
总之,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创伤骨科病房护士的疼痛意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
参考文献:
[1]陈佳.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0):1274-1275.
[2]康琳,杨金萍.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对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20,38(05):47-49.
[3]宋晓琦.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152-153.
[4]江丽丽.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2):184-186.
[5]叶子蕾,杨磊,梁素琼.疼痛强化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20,5(15):135-137.
[6]马云.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51-53.
[7]刘芳君,骆淑玲,翁金金.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