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黄寓
[导读] 所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食用含有细菌或者是细菌毒素的食品,
        黄寓
        四川省绵阳肿瘤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所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食用含有细菌或者是细菌毒素的食品,后续出现非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统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具有多种类型,一年四季不同时节具有不同的细菌的存在,因此细菌性食物中毒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时节内都有几率发生,其中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时比较频繁的,一方面是因为细菌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繁殖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人们在气温高的情况下习惯性食用生冷食物,使得人体的免疫力降低,高温作用下人也会出现抵抗力降低的现象,由此就会出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现象,轻则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形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细菌性食物中毒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多数表现为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集体当中多人的发病,个人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其概率要明显低于家庭或者是集体。就目前来看,能够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是比较多的,并且几乎还涵盖了所有的食物,几乎所有食物都具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性。

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症状
(一)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人类在进食过程中,如果食用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续就会出现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现象,这是一种急性疾病。能够引起人类出现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现象的食品种类是比较多的,包含淀粉类(剩饭、粥、米面等等)、牛乳和乳制品、鱼肉、蛋类等等,被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放置在室温22摄氏度到22摄氏度五小时以上,葡萄球菌就会大量的繁殖,并且产生肠毒素,这一毒素的耐热性是比较强的,在加热煮沸三十分钟的情况之下,仍旧难以清除,并且具有相对比较高的毒性,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会形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现象经常在夏季和秋季出现。
(二)大肠杆菌性食物中毒
        人类在进食过程中,如果食用了被大肠杆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续就会出现大肠杆菌性食物中毒现象。尽管绝大多数的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但是其中仍然具有部分特殊的大肠杆菌是具有比较强的毒性的,人类一旦感染大肠杆菌,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严重的疫情现象,其中代表性最强的就是代号为O157:H7的大肠杆菌,这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的一种,一旦感染这种细菌,就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后续还会出现比较多的并发症,这对于人类健康十分不利,因此要谨防代号为O157:H7的大肠杆菌的食物中毒现象的出现。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人类在进食过程中,如果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续就会出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现象,这也是一种急性、亚急性的疾病。根据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之后能够发现,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等,并且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各个季节都有一定的概率出现,需要谨防出现。


(四)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现象,其主要的原因是摄入大量的变形杆菌感染的食物出现的一种病症,属于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变形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有100多个血清型。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
二、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19起,中毒3488例,死亡27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2643例,死亡27例。第三季度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02%和69.29%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在当前时代发展过程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现象的出现概率是比较高的,而且还伴有一定的死亡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避免发病,维持身体健康;
(一)防止食物被细菌的污染
        之所以出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现象,其主要的病原就是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因此,为了有效地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现象,就需要防止食用的食物出现细菌污染的现象。目前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在自然界内的分布是广泛的,并且传播途径也是比较多的。例如,在人类的正常生活过程、环境中也充满了致病菌,因此,人类自身需要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另外,还需要保持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防止老鼠、苍蝇、蟑螂孳生现象的出现,这一点对于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二)控制细菌的繁殖
        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自身的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之下,单个细菌经过八小时的连续繁殖之后,就能够生成1600万个细菌,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繁殖速度,因此为了谨防出现细菌性中毒现象的出现,就需要控制细菌的繁殖。大部分致病菌适宜的繁殖温度是37℃,而在10℃以下,多数细菌的繁殖速度都是比较缓慢的,因此,可以将部分食物进行冷藏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冰箱贮存的食物只能延缓细菌的繁殖生长,不能杀灭细菌,即便是使用低温储藏的食物,也需要注意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问题。另外,盐腌、糖渍、干制都是控制细菌繁殖,其中卤制食品出锅之后需要进行冷却,避免细菌大量繁殖。
(三)杀灭细菌
        在人类食用的各种食物中,很多食物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各种细菌,其中生的肉、乳、蛋和蔬菜、水果都会带有一定的细菌,因此需要采取杀死细菌的措施,以此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现象的出现,其中充分加热是杀灭细菌的有效方式,例如大块的肉类,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保障足够的加热时间,使得肉的中心部分能够熟透,使用的厨具也需要经常进行擦洗,避免细菌的出现。一些细菌在食品上繁殖后并不使食品在外观、气味上有所改变,所以不能以食品腐烂、变味来判断是否能够食用。
结论: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针对现代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相关研究和分析了,目前能够发现,现代社会中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现象比较多,并且具有比较多的分类,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知晓细菌性食物中毒出现的原因和致病菌的类型,做到针对性的防治,这对于人类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