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劣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   作者:黎 睿
[导读] 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属于有较高患病率的疾病
        黎 睿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苏家卫生院 641107
        
        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属于有较高患病率的疾病,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更是不容忽视,尤其近些年,被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变化、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所影响,患病率有明显升高,而我国社会也存在一定老龄化状况,不可避免的有更多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被完全明确,但临床已经证明和心理、精神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患者目前已接近7亿,并且发生率仍然呈增长的趋势。我国更是高血压大国,有报道指出我国每3名老年人中可能有1名患有高血压,对我国群众影响非常严重。高血压对机体危害很大,会在疾病过程不断损伤机体多处系统、脏器,容易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能够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无疑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高血压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的疾病,治疗用药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西医方面在治疗初期多是单独应用ACEI类药物,效果不理想加用利尿剂,顽固性高血增加β1受体阻滞类与钙离子拮抗类药物。可选的高血压治疗药物较多,但因为需要长时间用药,药物副反应不可忽视,同时服药后患者也容易发生血压波动,降低服用依从性。中西医结合理念是我国临床特殊,也是发展的趋势。对于高血压,中医药也凸显了较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劣势。那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劣都有什么呢?
1、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中医将高血压归为“头痛”“眩晕”范畴,认为是本虚标实之症,主要是因为劳倦损伤、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肾精亏损、年老体衰等造成脏腑阴阳失调,使得气血逆乱、痰淤交阻、风火内生而发病。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的治疗,优势体现如下。
        可更加显著的帮助患者改善症。通常高血压发生后能够引起健忘、心悸、乏力、失眠、耳鸣、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同时也会导致靶器官损伤,比如肾、脑、心等多处系统。给予患者西药治疗,可以相对快速的调节血压,但对于一些不适比如头痛、头晕等,获得的改善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有中医药的参与,以辩证理念为原则,可以帮助患者更显著的改善症状。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准确辩证,被比如患者常常因为阳亢化风、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等有烦躁、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选择利于平肝熄风、清热泻火的中医方剂,不仅可强化血压控制效果,也能够有效改善以上不适。同时辅以补肝肾的中药,也能改善生活质量。
        利于对靶器官的保护。

有效降低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目标,但对于此类患者并不仅仅是关注血压的调节,还需要兼顾有效的防治肾、脑、心损伤。因为能够引发严重后果的通常都是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目前很多研究证实了中药对靶器官的调理效果,对高血压并发症的法治有重要意义。比如以活血祛瘀疗法治疗高血压,常用中药丹皮、赤芍、田七等不仅能降低血压、同时可改善血液黏度;再比如应用黄芪能够强心利尿,保护肾功能。对高血压的辩证治疗,常用的中药方组也有保护血管和心肾功能的效果。
        辅助西药可减轻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西医联合治疗更具优势,有本标兼顾的作用。中医基本的理念重在调节阴阳、气血。通过西药能够获得更具满意的近期疗效,而增加中药可减少西药应用剂量,同时可减轻不良反应。此外,中药发挥的调理作用,也保障了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比如硝苯地平是常用降压药物,长时间应用容易造成浮肿,针对这种状况,可在方剂中应用车前子、茯苓、白术等加以缓解。
        获得更平稳的降血压效果。临床为获得血压达标效果,往往要频繁的调整降压药物应用剂量,这也容易造成明显的血压波动。中药对血压调剂效果相对稳定且缓和,更利于老年患者和疾病初发患者血液的调节。而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增加中药,也可以避免明显的血压波动。
        更利于蛋白尿减少。随着近年来对肾小球硬化机制不断的深入研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不良作用改善成为肾小球硬化防治的重点,也是延缓高血压肾功能损伤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属“精气下泄”、“尿浊”的范畴,主要是因为肝肾阴虚导致的瘀血、痰浊,结合这一认识应用益肾药物,比如川牛膝、何首乌、山萸肉、鬼针草、玄参等,可促进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善,减轻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
2、高血压中医药治疗的劣势
        中医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也存在一些劣势有待解决。比如应用中医药起效相对较慢,因为现阶段临床中药制剂大部分是以中药粉末、原药或是粗提取物为主要成分,使得纯度并不高,使得药效生效缓慢,这种状况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改善但仍是存在。应用并不方便,中药方剂往往是煎制为汤汁,需要患者一碗一碗的饮用,无论是煎制还是饮用都不如西药方便,特别是工作繁忙人群和年轻人,并不利于其接受。辨证施治是中医用药的基础也是特色,但高血压证型较多,确保辩证准确难度较大,因此对医师的经验要求较高。此外,应用中西医往往面临没有确切评价体系的状况,也容易降低患者的信任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