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萍
杭州市肿瘤医院 314200
失眠症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在适宜的睡眠环境下,发生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情况,无法满足患者日间社会功能,部分患者合并有不良情绪、头痛、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据流行病学显示,我国约有45%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情况,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大部分失眠患者为频繁性失眠情况,导致患者生理功能下降。
失眠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低等情况,其中入睡困难是指患者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困难是指患者夜里频繁苏醒,苏醒后再入睡难度大;睡眠质量低是指患者总睡眠时间不足6.5h或早上苏醒时间较早。失眠症患者常出现白天精神不佳情况,伴随着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乏力等情况,导致患者白天社会活动限制情况显著。因此,失眠症患者临床需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失眠症患者临床主要采用生活作息调整、药物治疗措施进行症状改善:
生活作息调整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的主要方法,首先需调整患者上床休息时间,尽量在23点前上床,准备入睡,入睡前避免喝茶、喝咖啡、吸烟,可适当饮用牛奶。患者入睡前可采用热水泡脚,能够加快脚步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缓解全身疲惫,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有促进效果。若患者存在入睡困难情况,可在术前将手叠放至小腹上方,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并采用“数羊”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入眠。
药物治疗是根治病情状况的方法,治疗前需先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情况,确定其病因情况,根据患者自述,分析患者失眠严重程度和失眠周期,并由此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干预: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包括地西泮片、硝西泮片、艾斯挫仑片等药物,通过口服治疗,5-10mg/次,睡前服用,能够作用于患者神经中枢系统起到抑制效果,通过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不同的α亚基发挥作用,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安定的效果,是临床常见的失眠症治疗药物。但治疗期间需控制患者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药物依赖、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影响治疗效果。
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包括包包括、佐四竞隆、右佐匹克隆等药物,唑吡坦是新型催眠药物,对GABAA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ω1-受体亚型结合,达到作用效果,在睡前进行服用药物,半衰期约为2h,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佐四竞隆、右佐匹克隆是吡咯酮类药物,能够与GABAA受体氯离子通道复合物结合,起到治疗效果,但药物在患者机体经唾液排泄,容易出现口腔苦味情况。
谷维素是阿魏酸和植物甾醇的结合脂,具有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调节、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采用谷维素药物治疗,能够调整尖叫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中枢,起到神经功能调节效果,以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改善患者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同时谷维素药物还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提高皮肤微血管循环机能,改善患者皮肤状态,以纠正失眠引起的皮肤暗沉情况。在治疗期间发现,谷维素治疗后偶尔出现胃肠道不适、乳房肿胀、脱发、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需及时减少药量或停药干预,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作用于患者机体,能够起到改善睡眠、调节时差、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服用褪黑素药物,能够参与调节睡眠周期,可以改善时差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达到治疗效果。同时褪黑素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可适用于青少年老年患者临床治疗。
抗抑郁药药物,是针对失眠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使用,主要包括多塞平、米氮平、度洛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联合失眠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常出现药物依赖、病情反复、焦虑、神经衰弱等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多与药物使用安全性有关,因此,药物治疗安全性也是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患者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情况,以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若患者已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停药,采用物理干预、生活方式调节措施进行病情控制。
其次,大部分失眠患者早期给予药物治疗,能够快速缓解失眠情况,患者容易出现停药情况,导致病情反复,在患者治疗期间需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采用有效剂量、短期给药、间断停药的治疗方式,定期复诊失眠症状,并给予用药药物剂量、频率调整,以提高治疗安全性。
同时,在药物治疗期间,必须进行生活作息调整,保证患者适宜的睡眠缓解和睡眠时间,才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生理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外在患者治疗期间,需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给予个性化用药指导和生活作息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