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唐凯
[导读] 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效果。
        唐凯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622650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中选取220例。根据就诊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110例进入对照组,常规进行免疫检验;偶数编号的110例进入试验组,采取全程质量控制措施。比较检验质量问题情况和标本平均变异指数。结果:试验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8.18%),患者CA125、CA199、CEA、AFP标本平均变异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能保证标本质量,减少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变异指数;室内质控
        临床免疫检验是一项基础检验工作,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就会影响治疗过程和患者预后。实际工作中,免疫检验前后环节较多,每个环节都存在影响因素,只有实施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20例免疫检验患者为对象,探讨了全程质量控制的应用价值,为检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20年7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中选取220例。根据就诊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110例进入对照组,偶数编号的110例进入试验组。对照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62例、48例,构成比为56.36%、43.64%;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45.37±12.15)岁。试验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59例、51例,构成比为53.64%、46.36%;年龄最小18岁、最大79岁,平均(46.55±11.87)岁。经检验,两组间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相当(P>0.05),可对比研究,且在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排标准
        (1)纳入要求:年龄18-80岁,能正常沟通;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知晓本研究且签字确认[2]。(2)排除患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合并严重感染、贫血的患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免疫检验,流程是采样→送检→检验→计算分析→出具报告,只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程质量控制措施,贯穿在检验前、中、后各个环节,具体方法如下:(1)检验前。①对标本采集人员、送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发放宣传手册、参与专题讲座、观摩检验过程等,提高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树立高度责任心。②在检验科室内,建立标本质量管理制度,在制度中确定标本采集时间、采集方式、采集工具、标识方法,以及保存温度、保存时间、运送容器等。③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溶血、标识信息不全的标本,检验科室可以拒收,并且重新采样。④对患者进行指导,采血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药物使用、饮食情况等,并介绍免疫检验的相关事项,确保患者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积极配合采血过程。(2)检验中。①控制实验室环境,划分无菌区、污染区、清洁区,每周使用紫外线照射一次,确保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达标,严格无菌操作原则。②选择检验方法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和安全性两个因素,应该保证检验流程少、操作简单、容易掌握。③试剂要选择敏感度高、化学性质稳定的,对仪器设备进行性能检查,避免带病运行。(3)检验后。①出具检验报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判读,和标准品定标结果相比较。如果两者的差距较大,就要对标本再次检测,不能将错误结果发放到临床。②检验人员要对检验项目的定标、质控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将分析结果存档,并应用在工作改进上,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1.4 观察指标
        (1)统计检验质量问题情况,常见如送检时间长、试剂选用错误、检验结果超限等。(2)以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为例,比较两组标本的平均变异指数[3]。
1.5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记录在Excel内,统计学计算使用SPSS 25.0。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率),组间对比行χ2检验;计量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意味着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验质量问题情况比较
        试验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检验质量问题,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问题,对比可见试验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2.2 标本平均变异指数比较
        从统计数据看,试验组患者的CA125、CA199、CEA、AFP标本平均变异指数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检验科是医院中基础而又重要的科室,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不仅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也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形象[4]。其中,免疫检验项目复杂,从标本采集到出具报告,期间环节众多、流程繁琐,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血液标本处理不当,或者送检时间晚,就可能出现溶血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发挥出预防和管理的作用。
        本次研究选取220例患者,对比了常规免疫检验和全程质量控制的效果,从统计数据来看:试验组检验质量问题更少,CA125、CA199、CEA、AFP标本平均变异指数更小(P<0.05),可见后者的应用价值更高。分析认为,全程质量控制从检验前、中、后三个环节入手,着眼于容易出现问题的操作,例如标本采集、保存、送检、仪器性能、结果判读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最终的控制效果令人满意[5]。马涛[6]等人的研究称: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能保证标本质量,减少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可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利.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8):83-84.
[2]徐玲.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4):128-129.
[3]莫立锋.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J].世界复合医学,2020,6(9):62-64.
[4]刘惠荣.临床免疫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有效措施探讨[J].系统医学,2020,5(14):53-55.
[5]李福军.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6):8-10.
[6]马涛,张月玲,庞世超,等.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于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2):18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