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   作者:靳花
[导读]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靳花
        顺平兴和医院 河北 保定顺平 072250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以手术治疗差异分为传统组(25例,传统手术治疗)和腹腔镜组(2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各手术治疗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且腹腔镜组患者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例,占比4%,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例,占比24%,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手术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出现在正常子宫体腔内膜以外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子宫肌瘤的妇科第二位常见病,多发于30~40岁左右的育龄妇女[1]。手术是常用治疗手段,传统开腹手术是通过打开腹腔进行手术,受大创口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慢,且术后感染风险较高[2]。而随着腹腔镜的面世,其微创特点,不用像开腹手术一样为获取手术视野,切开较大手术切口,只需在腹部打开3个类似于4mm左右的小孔,置入腹腔镜摄像头即可获取清晰手术视野。因此,患者可在术后快速恢复身体健康,也可有效避免由于手术创伤而存在腹部疼痛[3]。基于此,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选研究对象以手术治疗差异分为传统组(平均31.42±5.15岁;病程平均3.11±0.58年)和腹腔镜组(平均32.05±5.47岁;病程平均3.12±0.49年)。所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所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传统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禁食水叮嘱和全麻。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1.2.2腹腔镜组
        对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即全麻后,给予气管插管维持患者呼吸通畅,采取头低臀高位。手术以标准三孔法进行操作:①以脐部下缘作为第一穿刺点,将气腹针刺人后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15mmHg),给腹腔壁与腹内脏器分离提供便利;②与双侧骼前上棘与肚脐孔连接位置作为第二、第三穿刺点,将相关器材置人后全方位探查患者的盆腔,明确病灶解剖结构,根据结构选用异位病灶电凝术、粘连分离术、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与常规引流管及抗菌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腹腔镜组患者各手术治疗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当前临床已公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为多因素、多基因作用结果,具有复杂的遗传性特征[4]。手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合理的手术方式,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对患者的机体损伤小为标准。传统手术的术后一系列并发症风险较高,且术后卧床时间较长,长时间的卧床极易导致盆腔粘连,减低手术疗效,因此,已逐渐被临床淘汰。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采用微小的器械帮助子宫内膜异位灶进行烧灼,帮助把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卵巢囊肿进行剥除,甚至可将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引起的腺肌症,进行楔形切除或者子宫切除,以此通过微创技术达到治疗的目的,疗效显著[5]。且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早期的适当运动可有效避免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加快恢复。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海玲, 张虹, 黄斌斌,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价值分析[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0, v.21(03):77-78.
[2]钟佳婕. 腹腔镜手术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健康之友, 2020, 000(007):19.
[3]靳华, 黄春梅.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术期护理 干预价值[J]. 上海医药, 2018(6):21-23.
[4]张颖.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妊娠率的综合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 26(15):105-106.
[5]翁映玲.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012(008):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