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凤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311200
【摘要】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与实验组(3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2.12%)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为老年群体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病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若患者发病后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提升[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6例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男(n=17)、女(n=16),年龄区间为:38岁~77岁、平均(48.52±1.42)岁。对照组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中男(n=18)、女(n=15),年龄区间为:36岁~78岁、平均(48.71±1.45)岁。两组患者男女所占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此外,征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1)确诊脑梗死、脑出血等其他脑系疾病患者。(2)非首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治疗患者。(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给药前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4)确诊出血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149)治疗,阿司匹林每次口服给药100mg,每日给药1次。实验组患者和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治疗,阿司匹林给药方法参考对照组,氯吡格雷每次给药75mg,每日给药1次。两组患者持续给药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患者给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超过75%,为显效。若患者给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超过45%-74%,为有效。若患者给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未达44%,为无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治疗前每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治疗后每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100.00%。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资料,以“n/%”表述有关计数数据,用χ2行统计学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述有关计量数据,用t行统计学检验,P<0.05预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见表1,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2.2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恶心2例,牙龈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恶心1例,牙龈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实验组患者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2.12%)高于对照组(9.09%),χ2=1.307,P>0.05。
3讨论
短新性脑缺血的发生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动有关,阿司匹林为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该品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酶活性,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氯吡格雷通过减少二磷酸腺苷ADP,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ADP接到糖蛋白复合物活化,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3]。本次研究显示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梅香.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2):134,13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3]张春媛,戴艳萍,李军,等.浅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