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艳 肖丽霞 朱彩金 王艳玲*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广州 510120
【摘要】目的:探讨母爱替代式护理模式在无陪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20年1月22日—2020年5月15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16例无陪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的护理经验。结果:运用母爱替代式护理模式护理的无陪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住院期间均配合治疗及护理,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作息规律,睡眠质量好,与护士建立了亲密感,无患儿出现情绪障碍,1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在无陪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母爱替代式护理模式的陪伴及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无陪护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护理 母爱替代式护理
2020年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1]。我院作为广州市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收治定点医院,截至5月15日共收治16例无陪护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疫情爆发突然,报道的部分成人确诊病例病情凶险,且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3]。离开亲属,对于儿童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再进入隔离病房这一完全陌生的环境对其治疗,所进行的一些操作,都有可能使患儿产生受到侵害的感觉[4]。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母爱替代式护理,无陪护患儿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作息规律,睡眠质量好,与护士建立了亲密感,无患儿出现情绪障碍,16例均治愈出院。现将对无陪护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从2020年1月22日至5月15日先后收治了16例无陪护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感染病例,年龄范围0.17岁~15岁,女性5例,男性11例。既往史均无特殊,未发现有基础性疾病。住院天数5-34 d,平均住院天数13.94d。11例为中国国籍,4例俄罗斯国籍,1例坦桑尼亚籍。5例外国籍患儿均有超过一年时间的中国居住史,其中3例能流利使用中文交流,1例为1岁患儿,1例为13岁俄罗斯籍患儿,使用翻译机可交流畅通。
1.2诊断方法 参照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实行第七版)》[2]中的诊断标准执行,所收治的16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均符合该诊断标准。
2.护理措施
2.1常规护理
入院后予封闭式隔离护理,落实飞沫隔离措施、接触隔离措施及空气隔离措施;监测并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无发热、咳嗽、咽痛等;按医嘱执行治疗;照顾患儿的饮食起居,做好生活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
2.2 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护理
2.2.1母爱替代式护理内涵
母爱是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发生在家庭中的一种特殊情感和行为,通常是指母亲对子女的身心关怀与爱护的观念和行为体现。母爱是可以部分替代的[5]。医护人员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一种母亲替代的角色,实质就是类似于母亲关心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患儿,使无陪护患儿的身心得到全面护理。
2.2.2“责任妈妈”团队的组成
照顾患儿的护士采取新老搭配,即已为母亲的护士搭配未当母亲的护士,成组照顾无陪护患儿。建立微信交流群,以“责任妈妈”的称呼代替责任护士,在群内互相交流照顾心得,分享照顾患儿时的趣事,唤起护士心中的母性,有意去培养护士与患儿的感情,使护士角色转换成“母亲”,并承担母爱行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增强母爱替代的效果。
2.2.3语言与非语言交流
充分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了解父母对患儿说话的方式,在与患儿交谈过程中尽量模仿,减少患儿的陌生感;询问家属患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饮食喜好与生活习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患儿的生活状态尽可能接近常态。不论患儿年龄多大,均将患儿看成有感情和有知觉的完整人,不可因为是儿童而不进行必要的语言交流。同时, “责任妈妈”在做好三级防护情况下,适当给予患儿近距离的身体接触,如轻拍、拥抱、抚触等,还可使用文字进行鼓励与交流,从而减少医务人员仪表的负面效应[6]。
2.2.4心理支持
护士还会关注患儿的心理活动,对不同年龄患儿采取适合患儿的心理支持方式。对于婴儿期患儿,予多搂抱、抚触患儿,建立亲密感,减少哭闹不安。对于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予多陪伴患儿。耐心倾听患儿的诉说,帮助分析焦虑的原因,当不良情绪难以舒缓时,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儿的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的食谱,督促其健康饮食。
2.2.5帮助患儿获取社会支持
调动有效的社会支持来源,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等等,鼓励其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使患儿尽可能多地获得来自医院和社会外界的帮助和支持,这都有助于患儿克服孤独、悲观的情绪,使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抗疾病。
3.结果
经过母爱替代护理,住院期间, 婴儿期患儿较少哭闹,睡眠中无惊醒;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无哭闹不安;学龄期患儿无哭闹,未要求出院,可完成网课学习及作业;青春期患儿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未出现心理障碍。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配合治疗及护理,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作息规律,睡眠质量较好,与护士建立了亲密感,无患儿出现情绪障碍,均治愈出院。
4.讨论
在护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尚未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儿童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多采用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及控制并发症为主[1-3]。但由于排毒时间长,住院时间较长,患儿离开母亲及家人,进入陌生环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7]。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护理人员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无陪护患儿。
5.总结
儿童是此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医疗团队的专业治疗与护理,更需要人性化的关怀。隔离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作为疾病照护者的同时也充当着无陪护患儿“妈妈”的角色,以人为本,因人施护,以母爱的形象、行为,承担起母爱替代的角色与责任,能满足无陪护患儿安全与爱的需求,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对疾病恢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EB/OL].(2020-02-01)[2020-02-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S].2020.3.3..
[3]姜毅,徐保平,金润铭,郑跃杰,等.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一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02):81-85.
[4]刘娟.探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
[5]李潮,罗正里.关于儿科护理中的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J].护理学杂志,1994,9(1):26.
[6]张艳,于梅,于莹,金志权,秦臻,杨晓海.非语言沟通在SARS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100-101.
[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