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   作者:倪学彬
[导读] 大学生全面发展既需要增长知识水平,同时又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
        倪学彬
        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0
1引言
        大学生全面发展既需要增长知识水平,同时又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面对发展迅速的世界,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往往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心理问题,面临较大压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际关系、家庭环境、自我期望、学习、就业和恋爱等,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理性看待自我,建立积极心态。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2.1环境变化
        大学生步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初期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是由于大学采取开放式的生活、学习管理模式,不同于高中时期全包管理模式,大学时期要求大学生自我管理,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当很多大学生正式迈入大学生活后,发生现实和理想差距较大,专业不理想、学校不理想都会让其产生心理失衡感,部分学生有悲观心理,甚至自我怀疑,对生活和学习彻底失去信心。
2.2人际关系困惑
        步入大学后,大学生不光要在学习上奋勇向上,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室友、同学、老师以及恋人关系。部分大学生缺乏与人相处经验,面临各种人际关系,往往不知所措,人际关系处理不佳会让其陷入自我怀疑,缺乏安全感,继而产生焦虑、失落情绪,生活和学习缺乏激情和动力。
2.3学习和就业压力大
        学习和就业是大学生无法迈过的槛,毕业分配制不复存在,大学生必须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在毕业后找到心仪的工作。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而言,高校采取的绩点制,绩点低挂科重修、延迟毕业对其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申请奖学金、优秀毕业生都需要较高的绩点,学生争先恐后选择难度低的选修课,利用一切机会把绩点成绩刷上去,这对大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业压力。对于普通本科学生而言,就业市场中找工作的优势较少,其在就业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学生容易在求职道路中丧失信心,继而产生心理障碍。
3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的措施
3.1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个人需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是关爱自己的表现,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解决成长路上遇到的烦恼。很多时候,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后,羞于向专业人士求助,长期自我压抑、怀疑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加重。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还可通过查阅书籍学习心理学知识,通过分析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对方法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当大学生怀疑自己存在抑郁症时,不要妄下定论,可查询专业的抑郁典型表现,使用抑郁量表评估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若抑郁量表得分较高可前往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积极面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不仅可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为社会做贡献,向他人传播心理学知识。例如很多人误以为抑郁症是患者没事找事,只有太闲的人才会患抑郁症,这时大学生可以用自己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的真相,让大众更加理解抑郁症患者,而不是用歧视的目光看待抑郁症患者。
3.2理性看待自我并悦纳自我
        季羡林在《我读<蒙田随笔>》中,曾写道“正确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代大学生更加要理性看待自己,学会悦纳自己,了解真实的自我并接受真实的自我,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人生面临很多的转折点,大学只是人生转折点的一个,只有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些大学生专业不限、学校不理想、人际关系不理想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放弃感,无法接受真实的自我,拒绝和自己和解,长期处在不快乐的情绪中,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需要理性看待自我、体会人生,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认识真实的自我,试着去接受真实的自我,悦纳自我,才能找到人生真正的道路,成为最好的自己。
3.3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白岩松在演讲中曾说过,人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事实上,古人早已说过,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可常想一二。大学生需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人交往,大学生要以互相尊重为底线,用亲和、友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面临学习和就业问题,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习计划。大学生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其次,还要做好健康管理,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清华大学为例,其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学生需要通过体能考核才能顺利毕业,对学生健康管理起到良好引导作用。最后,大学生提高自我适应能力,需要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三观正确,制定目标并身体力行,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4结束语
        大学生虽然多数已经成年,但是其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彻底形成,缺乏家庭监督,开放式管理很容易让大学生陷入心理问题。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引导,可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让其增加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大学生自身也要建立积极心理模式,提高自我适应能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
        

        作者简介:倪学彬,(1970.7-)女,汉,四川眉山人,本科,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副主任护师,三级心理咨询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