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黑龙江省博物馆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最基本职能,根据社会的需求,运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藏品和相关资料以及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搭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平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开展,既受到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又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展览是博物馆对大众进行社会教育的基础,如何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博物馆的展览产生兴趣,让展览对观众产生影响,是每个博物馆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尤其对内容设计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责任。能够以教育为目的来编写博物馆展览内容,也是每个展览内容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展陈是展览和陈列的简称。博物馆的展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博物馆的语言是展品的组合,如果一个陈列没有展品则不成为博物馆陈列;如果一个陈列不是靠展品说话,就失去了博物馆的特征,也就失去了陈列的灵魂。拜托教科书化,才能更好的实现博物馆化。
以黑龙江省博物馆展览为例,黑龙江省博物馆是一家综合性博物馆,涵盖历史,自然、艺术等各个领域,因此展览的种类也涉及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以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文类展览中又包括历史类展览,如《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展》、文物类展览、民俗类展览、艺术类展览如《于志学书法艺术展》和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域特色等相关的主题类展览,如每月一县系列展览、俄侨文化展等等。在展览内容设计中,我们的设计人员每天都在思考要如何撰写具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大纲。这里所谓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让观众了解一些经验教训,更多的是让人们了解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每件展品的由来和用途,来达到提高观众整体素养这一终极目标。以此为宗旨,专业人员在编写每个展览大纲的时候都需要围绕展览的主题,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情况,全面了解形成客观实际的各种因素及其信息,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把涉及的相关知识和资料收集得尽可能详尽,再从中筛选出能够支撑主题的足够的有力证据。当然,这些证据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正确观点,与之相悖的观点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尽可能避免提及。这些琐碎的前期工作虽然会耗费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却是不能省略的,为我们下一步的编写工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然后分析研究所收集到的材料,寻找出问题的实质和主要矛盾,再进行策划编写。
在写展览大纲的时候,首要问题是把握好该展览的脉络和历史走向,要确定至少一个或几个能够形成体系的主题,看到底哪个主题符合我们对展览的总体策划要求。以《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展》为例,既然确定为金源文化展,那么时间顺序上以金代为切入点,对金代的兴起、发展、壮大、灭亡以及后续都要交代清楚,而“松花江的记忆”这一主题又将展览的空间范围缩小到松花江流域,这样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就容易得多了,只需尽可能地将松花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从源头到流向,从分支到主干)的各个文化遗址、墓葬等相关资料收集全面,从中剔除掉与金代源流、历史发展无关的材料,留下编写大纲需要的主要内容即可。通过收集资料对展览内容的设定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以部分——单元——组为逐级结构,写出简要纲目,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也是编写大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充实内容。
首先,需要写出前言、结语以及每个部分、单元、组的标题和文字说明。标题是简明扼要的,让观众可以通过标题大致了解展览内容;文字说明不应太长,太过于啰嗦繁琐。只需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来解释标题,阐述本章要义。这些文字是需要反复精炼逐字斟酌的,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专业词汇太多是内容设计人员基本功底的体现。然后,将各个遗址点的简要介绍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逐条列入,交代清楚基本情况即可。再将每个遗址中出土的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物列出要求每个遗址下面对应的是其出土的文物,不能与其他地点文物混淆。特别注意不能将有争议的遗址或文物写在展览内容里,以免让观众接受错误的信息,产生不好的影响。大纲第一稿成形之后,还需要对文字内容进行反复的琢磨、研究,琢磨每个词语每句话是否适合放在此处,是否通俗易懂又不过于浅显,切忌出现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情况;研究每处遗址每件文物是否符合策展理念,能否体现展览主题,是否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是否与其他遗址和文物重复叠加,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就会适当删减,酌情增加,尽量避免让观众产生乏味的感觉。
在编写大纲的同时,还有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文字中插人图片。图片是需要进行严格挑选的,遗址照片、文物照片、背景照片等等都需要每个内容设计人员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来,图片的丰富程度、使用正确与否也能对展览产生不好的影响,降低展览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在信息时代的展览中、形式设计人员摒弃了从前手工绘图、胶片拍照的方式,改用电脑制作,图片的清晰度就决定了展览展出的最终效果,因此在提供给形式设计人员图片时,要求内容设计人员要有更多的耐心与之共同完成对图片的设计效果,达到符合展览内容的要求。
文字内容定下来之后,就该着手于筛选文物。在文物的选取上,除了上面提到的体现展览主题、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避免重复等要求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物的完整程度。在选择展品的时候尽量选择完整的、品相好的文物,这样能够给青少年一个更直观的视觉效果,也能让青少年全面的了解文物用途及研究价值。
相较于历史类展览的复杂,文物类专题展览就比较简单。当然步骤是相同的,只是工作量会减少许多。这类展览只需在确定展出哪类文物之后将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介绍文物,搭配清晰的图片即大功告成。
传统文化展示一直是黑龙江省博物馆致力研究的课题。传统节日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的重要文化元素。我馆在民俗系列展览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最终形成了现在系统的展览与活动融为一体的创新模式。
我馆的民俗系列展览始办于2010年端午节,还有之后的中秋、春节、清明等展览,至今我们已经举办了四年的民俗展览。展览地点在我馆地下一层临时展厅,展厅面积仅150平方米左右。在展览形式上,我们采用了超越以往的新的陈列方式。以往我们在展览陈列上通常采取图版对文物的方式,即一张展板下面对应一件或多件文物,每件文物也只是根据其形状或坐或躺于同一种展托上,展板上也只用普通的白底映衬黑色字体。如今我们的每张展板都有相应的底纹或背景,颜色多变,字体和颜色也有很大的改变,既容易辨认,又不失高雅格调;而文物的摆放也有了较大改变,我们根据文物的形状做成许多不同的展托,有亚克力的、有木质的、有玻璃的等等,形体较小的、有精致图案或花纹的文物我们都会将其放于大于其5——10倍不等的透明水晶展托上,在文物的表面安放放大镜,使观众能更清楚的看到文物的“真实面目”。形体较大的文物,我们通常会留出较大的空间,将其单独放在一个展柜内,全方位立体的进行展示。
展柜内的陈列是这样,展柜外部的形式也是多变的,我们在展厅的棚顶会进行相应的节令装饰,如端午展,我们装饰的是葫芦、荷包;中秋展,我们摆放的是自制的超大月饼模型;春节展,我们悬挂的是中国结、挂千和灯笼;清明展,我们抬头看到的是两只巨大的龙头风筝等等。这些相应的节令装饰品更能突出民俗展的节日氛围,也在无形中加强了观众们心中对于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民俗活动的了解。
在所有这些形式完成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展厅内设置了四面环绕的电视屏幕,全天无间断播出关于四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介绍,悠扬的民族乐曲配上好看的内容,更加深了四大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教育人们更加注重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有限于展览空间太小,所展出的文物也不多,因此展览内容方面并不能将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全面的表现出来,而且随着民众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往呆板的实物加图版的展览已经很难唤起人们的参观热情。因此,我馆的民俗展览除了新的展示手段外,还特别组织了不同的活动来增加观众的兴趣。
比如我们在推出端午展的同时,还举办了迎端午民间手工包粽子比赛,并邀请了哈尔滨市萧红社区的五支比赛队伍在我馆阳光大厅内进行比赛。比赛用的米、盆、粽叶等物品皆由我馆提供,同时还为选手们准备了丰厚的奖品。当时场面热烈火爆,选手和观众热情高涨,色香味俱全的现场包制粽子,为广大市民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同时,我们还从双城市请来了民间纸葫芦制作艺人,进行传统手工纸葫芦技艺现场制作演示,在保护和发掘民间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让广大观众李姐民间工艺的精髓。展馆门前还有端午特有的划旱船表演,也让大家耳目一新。端午节期间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还可以免费领到博物馆人精心准备的纸葫芦和五彩线等节令小礼物。
中秋展期间,我馆特意聘请了哈市著名的月饼制作手工艺人来馆现场制作月饼,并免费发放给观众,给观众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月饼制作课程。
春节展期间,我馆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即天天免费向观众们赠送自制福字和自创的龙江木版年画,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到二月二,期间还在除夕前夕邀请省内之名书法家为观众免费书写春联,在元宵节前举办手工花灯比赛、猜灯谜活动,并在二月二举行秧歌表演等等。
清明节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比较严肃和悲哀的节日,人们通常要拜祭祖先、悼念故人。通过我馆的清明展,观众更了解到清明节不仅仅只有祭祖外,更有食用寒食、郊外踏青、放风筝等一系列的户外活动,使人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目的。
这些活动都成为观众对我馆展览的期待,同时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更让观众大饱眼福,我们赠送给观众小礼物的同时,也让观众真正做到了“把博物馆带回家”。
各媒体对我馆的展览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肯定,博物馆的民俗展真正走入了民间,走入了生活。只有贴近民俗才能与大众谋得共识,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作用。民俗系列展览完全突破了传统展览的模式,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性,像这种互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展览是大家欢迎的,为以后办展指出了方向。
每个展览都是工作人员精心策划的成果,为此我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精力,过程虽然艰辛而漫长,但这种辛苦得到观众认可之后就变得有价值。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展览大纲文字的精准与否影响着观众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趣味性的文字更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对展览的喜爱,寓教于乐也是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展览内容设计人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与时俱进,学习运用新鲜词语来增加编写展览的趣味性,使社会上各个阶层的每一位观众都喜爱博物馆的展览,把博物馆当作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