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磊
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626000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三首主题曲,并根据思想内涵,把它们进行织体组合改编,形成一部合唱曲目,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红星照我去战斗 映山红 红星歌 合唱改编
合唱是声乐艺术的一种团体演唱形式,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不仅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而且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其中合唱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声,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体验,能够激发观众和听众的共鸣。
一是音乐作品简介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电影主要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红色革命故事。本部电影共有三首主题曲,分别是《红星照我去战斗》由邬大为作词,傅庚辰作曲;《映山红》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作曲;《红星歌》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 傅庚辰作曲,三首主题曲的曲作者为同一人傅庚辰。
二是主要改编思路
本文将以《闪闪的红星》电影中三首主题曲为蓝本,以红星歌为主体,以红星照我去战斗和映山红为附,改编织体形成合唱,以便通过二度创作改编的形式,赋予三首音乐作品新的生命力。主体歌曲《红星歌》共有85个音乐小节,典型的三段体曲式:呈示部-对比部-再现部,其中第1至第29小节为呈示部,第30至61小节为对比部,第62至85小节为再现部。《映山红》共50小节,《红星照我去战斗》共44小节。本文主要对《红星歌》其中的第30节至61节进行织体改编,将《红星照我去战斗》的第15小节至第29小节和《映山红》的第24小节至第39小节融入改编之中,改编后共合唱两遍。
三是合唱改编过程
第一遍《红星歌》改编,呈示部部分主要包含第6小节至第29小节,采用童生齐唱进行。
对比部部分主要包含第30小节至第61小节,这部分采用女声齐唱。
第二遍《红星歌》改编,呈示部分依旧采用童声,但要改变为二声部,采用主音三和弦分解的方式配第二声部,以“啊”为歌词,和主旋律交替进行。《红星歌》对比部第30小节至第45小节部分共16小节,依旧是女声声部,但是音量变弱,作为背景音乐,《映山红》中第24小节至第39小节共15小节以女声独唱方式加入,作为主旋律,最后一个音延长一个小节。以下两部分做重叠改编。
《红星歌》对比部第46小节至第61小节部分共16小节,依旧是女声声部,音量依旧变弱,作为背景音乐,《红星照我去战斗》中第15小节至第29小节共15小节以男声独唱方式加入,作为主旋律,最后一个音延长一个小节。以下两部分做重叠改编。
《红星歌》再现部的第62小节至77小节仍然以童声齐唱进行,到了第78小节开始,所有声部加入齐唱,增强气势,显示出所有人都应该跟着毛主席跟着党,一种团结和继承的精神。从第82小节开始,依据主音7和弦,进行分解,分为四个声部同时进行而结束合唱。
对《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进行二度创作、混合改编,主要在于三首作品同出一部电影,有着相同的创作背景,改编后在视觉、听觉上声音映射的画面感会更强,将以更新颖的方式阐释音乐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