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彪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 100195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企业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各项管理活动,都紧紧围绕项目展开,项目成为企业最基本的业务形态之一。项目管理水平不仅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状况,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发展意义重大,需要企业基于全新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切实推动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发展,从而将项目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创新发展
在现今这个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对于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管理的创新发展的探索已经提上日程,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先进技术,推行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使得项目管理赶上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发挥政府政策指引作用,规范标准,在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同时,探索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手段,整合优化产业链,达到政企共赢、企业与客户共赢的多赢局面。最后,从企业级项目管理系统软硬件方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方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方向和ITFIN方向等四个方面提出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框架,以及项目创新发展在提高项目管理能力、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项目决策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1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关键
1.1信息化时代项目管理创新的内涵
企业项目管理创新要确立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思想,推动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借助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推动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全面提高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紧紧抓住“绿色、智慧、精益”等关键词,坚持绿色发展基本理念,利用智慧型技术手段,以精益为核心,实现对产业链的全面优化,加速优质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从而使企业项目管理达到精益化管理高度。
1.2信息化背景项目管理创新的关键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明确关键点,发挥政府政策指引作用,制定规范化的行业标准,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的同时管理手段也进行与之相匹配的变革,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圈经济,在合作中实现多方共赢。
1.2.1发挥政府政策指引作用,规范行业标准
项目管理创新要发挥政府政策宏观指引,基于产业链和项目管理实际,建立统一标准,标准的制定要覆盖各个环节,包括建筑信息模型、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同时,在政府的引领下,逐步完善政府支撑体系建设水平,建立健全行业公共数据库,从而为信息化时代的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不断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体系,维护企业形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度,从而为企业项目创新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借助长效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1.2.2互联网技术运用与管理手段同步改革与创新
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与运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思维,在信息化发展时代背景下,企业项目管理创新首先要进行思维层面的变革,推动互联网先进技术的运用和项目管理手段变革的同步进行。企业在推进项目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将互联网先进技术的运用作为一个重点,积极探索新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路径,通过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3D打印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技术等,优化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同步创新,从而因地制宜将项目管理提高到新的层级。
1.2.3优化产业链,合作共赢
企业项目管理创新需要良好的行业生态,这就需要企业基于信息化发展背景,在推动互联网先进技术的运用的同时,配套推进企业运行模式转变,优化产业链。信息化时代,信息本身所产生的价值更加显著。鉴于此,企业项目创新要借助信息化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生态圈,使生态圈更加科学、完整、高效,产业链之上的企业主体要打破壁垒,努力推动伙伴经济,通过高效的多元化平台,建立起合作关系,进行有效的信息分享,优化资源整合,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借助信息优势开拓市场,破除壁垒,实现互惠共赢。
2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发展的价值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管理能力、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项目决策能力等。
2.1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借助互联网优势,促进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预防和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项目管理水平较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有了质的提升,突出地表现在对浪费的有效控制,项目变更减少以及无效返工得到有效控制等方面。
2.2提高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
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使得项目相关的多元主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它消除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理边界,也使得区域之间的壁垒得到有效的突破。这样就使得资源得到较好的整合,产业链条更加流畅,从而使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仅如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技术,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果。
2.3提升项目决策能力
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最显著的优势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入融合,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数据能够得到全面的采集,并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分析技术,使碎片化的数据得到整合,从而帮助企业全面审视项目管理,为项目建设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项目决策能力,不断优化项目建设和管理。
3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
3.1管理工作疏忽
对于企业来说,成功获取并完成国防项目,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科研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许多企业对项目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在争取获得项目时投入极高的管理关注。然而,一旦项目成功获取后,企业对于项目的管理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认为项目是设计完成的,管理是可有可无的存在,项目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会出现研制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科研成果没有显著提高等情况,存在严重的“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最终无法保质保量按期地完成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阻碍了企业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3.2管理的架构不合理
团队架构的确立与稳定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职权、界限、关系和责任沟通的基本框架,是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途径,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这里以事业部(见图1)的组织形式为例,对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控制权,主要还是以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存在,掌握在职能部门领导手中,每个项目负责人可调配的权限很小。每个部门只盯住部门目标、利益,而项目的整体目标、整体利益难以形成共识,各级责、权、利在项目管理中很难落到实处。当项目越来越多、研发周期越来越短时,带来的管理效率问题就会越来越明显,时间、质量、成本三大管理要素在项目研制过程中无法保持平衡[2]。
4项目管理创新的思考
4.1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项目管理框架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四大方向,分别是企业级项目管理系统软硬件方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方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方向和ITFIN方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要紧扣四大方向,搭建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
4.1.1企业级项目管理系统软硬件
企业级项目管理系统软硬件是项目创新的关键,它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借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手段的支持,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管理技术,从而使项目管理创新成为可能。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管理模式下,先进的云技术、移动应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得到有效的整合,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之间的交互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通过企业级项目管理系统软硬件,企业产品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更高,过程浪费得到有效的控制,项目进度也得到了保障,从而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4.1.2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项目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在企业项目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会形成庞大的数据集,这些数据记录了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数据汇总,其中至少包含前期的市场调研数据、竞争对手数据、专业数据、生产数据、成本数据与质量数据、交易数据与能耗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技术,不仅能够为企业项目决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企业后续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作用。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全面的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从而为后续项目的各项管理提供有效决策支持,进一步加快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升级,使企业项目管理的总体水平得到快速并且有效的提升。
4.1.3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对于中大型的项目,很难通过企业独立完成,经常需要与各种提供商合作,一个项目涉及企业项目数量众多,项目管理难度很大。在当前的中型乃至大型项目管理中,参与方数量较传统环境下更加庞大,企业之间的交易也更加频繁。如果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容易影响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造成项目进度缓慢效率低,增加交易成本。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新建立交易关系的合作伙伴之间,如果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将会影响企业资金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因此,企业项目管理创新要将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纳入到管理体系中,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技术,对项目参与各方、从业人员以及金融机构等,进行广泛的数据征集,从而实现科学的项目评估,获得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全方位的数据信息,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信誉支撑。
4.1.4 ITFIN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ITFIN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向,企业之间的网络交易更加频繁。ITFIN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为基础,项目建设各个主体借助ITFIN平台从金融机构获得多样化的企业金融服务,包括订单金融与贷款金融服务、各项融资服务、各种保函服务等,从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ITFIN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经济环境下的资金难题,在资金供求双方之间建立起高效通道,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为项目建设与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4.2项目管理体系创新
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新形势下,催生了知识产生的新模式,管理者再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去管理新项目就会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这就需要企业对现有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和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建立一套切合新体系的管理模式。一是分类分级管理,企业的项目来源可能多种多样,可能是政府机关的招投标项目,也可能是自主研发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按照项目的项目来源和技术领域进行分类,按重要性和影响力等分级,进行组织资源配置,制定形成项目集群管理体系;二是过程科学管理,在现有项目执行中,重技术、轻管理,重领导、轻基层。而在如今项目复杂度高、周期短的现状下,越来越体现出管理在实现项目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项目的最终质量。企业应针对管理薄弱环节,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增强管理出效益的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三是组织保障管理,由于缺少有效专业的组织保障,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很多规范程序化的工作反而制约影响了工作效率,企业应建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体系,为项目核心人员、前线基层人员提供项目申报、实施、经费、验收、鉴定等方面的信息咨询通道和便捷服务;四是项目成果管理,企业应加快建立项目成果信息数据库,与政府、高校、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搭建政产研社之间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最终落实市场机制。
4.3项目管理制度创新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解读并深刻领会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绩效奖惩机制、成本管理制度等,进而形成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同时,应该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制度和流程上的问题,及时修订不完善、不合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文件,使得项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动态中不断完善。逐步完善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5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发展方向
目前,企业项目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一种是长周期占用大量资源;一种是敏捷快速迭代,消耗小但压力和风险大。中大型项目普遍体现出较长的生命周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企业项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源、外部复杂的环境、管理模式等,这些都会对企业项目产生深远的影响,无形中加大了企业项目管理的难度。快速迭代项目所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也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受到疫情影响,企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粗放式的项目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疫情背景下市场发展需求,不仅浪费大,而且缺乏可持续性和应变能力。这种状态常常使企业的发展面临资金压力,企业项目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需要加快加强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推动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发展。这一转变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借助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转变项目管理思路,对企业产业链进行优化调整,使产业链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因此,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项目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坚持以互联网先进技术的运用支持项目管理创新,发挥信息化手段对项目创新的支持作用,明确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将精益思想和精细化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确保各个要素之间的高度协调,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全面提高客户满意度。
6结语
综上,全球化进程的当下,国内后疫情时代,企业项目管理必须创新发展,借助前沿的技术手段与能力,发挥创新2.0驱动的互联网技术以及产业优势,促进企业项目管理升级,进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深层次转变,为中国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企业国内外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彦伯.基于信息化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7):56-57.
[2]曹昌娜.浅析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项目管理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4):12-14.
[3]张丹.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7):78-79.
[4]旷长青.基于信息化条件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7(9):39-41.
[5]孙蓉.科技创新预研机制的构建和实践[J].管理观察,2015(4):123-124.
[6]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2.
[7]周琪.大型军工院所预研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安徽科技,2016(8):38-41.
[8]罗伯特·威索基.有效的项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