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棉花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治理措施建议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6期   作者:付小麟 贾银贵
[导读] 普格县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灾害尤其突出。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对泥石流的地形条件
        付小麟 贾银贵
        凉山州地质环境监测站,四川 凉山彝族自治州 615000

        摘要:普格县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灾害尤其突出。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对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及水动力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运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获取了主要特征参数,为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定量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拦砂坝+防护堤”治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 棉花沟 泥石流 基本特征 治理措施
        1.研究背景
        普格县棉花沟泥石流位于普格县华山乡建设村4社,沟口地理坐标为:北纬27°20′0″,东经102°34′0″。该沟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泥石流,最近一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发生在2010年7月,泥石流体漫过沟道,冲入居民房屋,造成多处房屋垮塌破坏,淹没大片耕地,造成沟口省道212线桥洞堵塞,交通中断。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棉花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为该泥石流沟的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2.泥石流形成条件
        2.1地形条件
        棉花沟流域为典型的侵蚀、剥蚀构造中高山地貌,平面形态呈长条形,主沟长7.9km,横向宽1.5km,沟域面积8.76km2,区内最高海拔3130m,沟口最低海拔高程1100m,相对高差2030m。主沟由东向西展布,总体顺直,局部弯道发育。棉花沟共发育2条较大的支沟,其中1#支沟长度4.5km,由东向西然后转向南汇入主沟,2#支沟较短,沟长1.88km,由东向西然后转向南汇入主沟,为清水沟。
        根据泥石流发育情况,可将棉花沟流域划分出清水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清水区主要分布于高程在2480m以上区域,清水区主沟长2.7km,面积2.54km2,比降148.6~434.6‰,呈“V”字型,两岸斜坡30°~60°,局部直立,两侧斜坡植被覆盖率高,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主要为泥石流的汇水区域。
        形成流通区分布于1175~2480m高程区域,主沟长4.4km,面积5.84km2,沟床平均比降295.7‰,沟道呈深“V”字型,两岸斜坡50°~70°,局部直立,沟道两岸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沟道内主要以崩坡积块石和泥石流堆积块石为主,部分沟段由于崩积巨石形成陡坎,局部沟段可见基岩出露。由于岩性差异和后期流水侵蚀,沟道中上游呈多级阶梯状跌落。
        堆积区分布于1100~1175m高程区域,沟道长780m,面积0.38km2,沟道右侧较为平缓,部分地方为洼地,沟道左侧为缓坡,坡度约为20~30°,沟床顺直宽缓,呈“U”字型,宽40~120m不等,利于泥石流的堆积。
        2.2物源条件
        根据勘查成果资料显示,沟域内总物源量为4.1×105m3,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1.06×105m3,P=5%的雨强条件下泥石流一次固体物质冲出量为1.626×104m3。
        2.3水动力条件
        棉花沟位于黑水河左岸,总体流向由南向北,汇水面积约8.76km2,沟谷幽深,上游多呈“V”字型沟谷,下游呈“U” 字型沟谷。主沟长7.9km,主要支沟有1#支沟、2#支沟,沟谷谷底狭窄,沟床平均比降为105.6~590.6‰,具有短时间内地表水汇聚的水流条件。
        勘查期间,棉花沟沟道上游有流水,下游为干沟,沟内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水动力强大,冲蚀和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强。如此,暴雨条件下,沟内水流可裹带沟床及沟岸两侧大量松散物质沿沟而下,致使流体中固体物质含量增多,形成破坏力很强的泥石流。
        3.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计算
        3.1泥石流流体重度
据勘查报告,本次泥石流重度采用查表法取得的结果,即γc=1.752 t/m3。
        3.2泥石流流量
        按中国公路科学研究所提出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暴雨洪峰流量和泥石流峰值流量。
        (1)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雨洪法公式计算暴雨洪水流量如下:
  
        3.4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附录I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得出:棉花沟泥石流20年一遇下的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为35670m3。
        3.5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

        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
       
计算得出:拦砂坝处断面泥石流大块石冲压力35.19Kpa。
        3.7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
        泥石流遇反坡,由于惯性作用,将沿直线前进的现象称为爬高。泥石流遇阻,其动能瞬间转化为势能,撞击处使泥浆及包裹的石块飞溅起来,称为泥石流的冲起。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按《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泥石流治理措施建议
        棉花沟泥石流在20年一遇的情况下,泥石流一次冲出固体物质为1.626万m3,而泥石流最终排往黑水河。经计算,黑水河的输砂量约为0.87万m3,若对棉花沟泥石流直接采取排导的方式,可能导致黑水河堵塞。因此,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棉花沟泥石流采取“拦砂坝+防护堤”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泥石流沟进行治理。
        (1)拦砂坝工程
        主要用于控制泥石流的动能和流量,减轻泥石流的危害性。棉花沟拦砂坝布设位置处主沟纵坡小,且为卡口段,可有效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造价并达到拦截较大库容的目的。此外,坝址处有村路通达,方便后期物源清理。因此,拦砂坝适用于棉花沟泥石流的治理。
        (2)防护堤工程
        泥石流通过居民区,为保证两岸居民点及公路不受泥石流的危害,在该段布设防护堤,使泥石流尽可能在沟道内流通。
        5.结论
        本文从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及水动力条件入手,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计算出泥石流的流量、流速、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泥石流冲起高度等泥石流特征参数,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拦渣坝+防护堤”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德华,许向宁,吉峰,曹楠. 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及初步效果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02):260-268.
[2]徐皓. 金川县大小俄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治理工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卜祥航,唐川,屈永平,常鸣,程霄. 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工程治理及效果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02):220-227.
[4]高路. 四川省九寨沟县牙屯沟泥石流灾害防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5]杨梓芳. 永胜片角泥石流形成条件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5.
[6]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05):10-19.
[7]高路. 四川省九寨沟县牙屯沟泥石流灾害防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