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1 齐媛1 马金强1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
摘要:野外综合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地质实践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度的野外教学体系。然而随着地质学科的快速发展,交叉学科不断与之融合,传统的野外地质实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地质人才的要求,本文以长江大学松滋地区综合地质实习为例,针对教学改革内容与方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地质实习;松滋地区;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地质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类本科教学中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地质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1]。在学习完《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课程以及秦皇岛地区基本地质认识实践的基础上,三年级学生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在湖北松宜地区进行了专业性更高、学科综合性更强的野外综合地质教学实习,通过此次综合地质填图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建立起地质体的空间概念,学会运用地质思维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开阔地质眼界,并为今后从事地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其他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以松滋地区实习基地为依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实习路线、教学方法及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野外地质教学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2],本文以长江大学地质相关专业本科生在湖北松滋刘家场野外综合地质实习为例,分析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关于野外地质实习的几点思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野外地质实习现状分析
松滋实习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与长江三峡相邻,东边与江汉平原相接,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稳定陆块中段,区内地层发育较为完全,从震旦系至第三系地层均广泛发育,历来是地质学界颇为重视的中扬子代表性地区之一[3]。实习点位于松滋刘家场至洈水一带,实习内容包括:
1、观察地层层序和地层之间接触关系以及识别常见门类的古生物化石;常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观察描述和命名;掌握野外沉积相分析方法;初步掌握各种沉积和构造地貌的地质成因,了解地质作用与矿产、土壤、水文及环境的关系;
2、掌握地层剖面丈量方法、综合地层及沉积相柱状图的编绘方法;学会地形图的使用,掌握以地形图为底图填绘地质地形图的野外工作方法;基本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观察;“V”字型法则的应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观察描述;矿产观察研究及经济评价;编写综合地质报告。
此外,还增加了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野外观察学习环节。学校经过多年的野外实习经验积累,从师资力量、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改革探索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现已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的野外实习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野外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包括教师内理论学习、实验教学,即实验室岩石标本鉴定。在完成前两者的基础上,再到大自然中去,进行野外地质实习。
此外,实习中配备野外工作经验丰富且熟悉工区的教师带队,每个班配备沉积、构造、地层古生物指导教师各一名,同时还设有带队老师和后勤保障管理队长,以此保证实习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经过学校老师多年的的不懈努力,合理规划了地层沉积相、岩石、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教学路线和构造地质学等20余条教学路线,在实习成绩考核方面,涵盖了文字报告、图件编制、野簿记录情况、野外考试等方面,较为全面的保证学生完成实习内容。松滋野外地质实习内容覆盖了本科阶段基础地质学科的大部分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基本能全面了解中扬子板块主要地质特征。
三、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野外教学方式需要创新
松滋刘家场野外地质实习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带领小组出野外进行学习,依靠实习教材了解区域的地质概况,由于每天都的实习任务较多,学生在野外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大多都是听老师讲解完就进行下一项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对实习内容没有记忆点,导致教学成果不够显著。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任务式”教学方法,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队老师在出发前对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实习任务,提出此次出野外要解决的地质问题,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完成,归队是时以小组的形式向老师进行任务完成度的汇报,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野外实习的主动性,同时也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野外开展科学研究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如手机定位系统、各种测方位和倾角、走向的地质软件纷纷出现,因此,除了保留传统的地质三大件(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外,可以建议学生学习使用地质类的APP,让实习更加方便快捷,提高野外实习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需创新
松滋地质实习现有的实习内容主要是为培养基础地质人才而设计的,这对于地质相关专业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可避免,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实习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除了基本的野外地层观察描述,手工绘制剖面图、主要构造背景的了解等内容之外,应该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内容,综合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来解释分析实习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地层发育等情况。适当增加相关交叉学科的实习内容,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也能将其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功能地质人才。
(三)、考核方式需要改变
野外地质实习成果的考核方法通常是让学生交报告以及相关地质图件,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基本能过关,但这样的考核方式可能导致一部分的学生在实习完之后对实习内容仍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报告编写和地质图件绘制之外,带队老师应适当增加考核环节,如定期抽查学生对基本地质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地质方法的理解,并且将平时表现计入最终成绩的考核中,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不仅仅学到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野外地质实践的技能和方法。这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实习中积极自发学习新内容,自主讨论和学习,触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可增加实习完之后的总结答辩环节作为学生结束实习的最终考核,这可以让学生对实习内容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记忆,同时也培养他们系统学习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野外地质实习作为地质专业学生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其基本地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实习内容和方法应结合当下的发展形势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出更全能的地质人才。通过增加实习内容和改变考核方法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地质现象和地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保证达到地质实习的预期。
参考文献
[1]何金有,李涤,李传新,李开开,魏玉帅.新形势下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改革和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能源)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5):54-55.
[2]王建秀,周洁,吴林波,顾其伟,刘佳星,门龙,叶真华,刘琦,赵宇,崔韬.基础地质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