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稻渔生态种养中的应用技术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李金礼
[导读]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稻、鱼、螺混合种养中的应用是根据稻+鱼+螺共生理论创新生物技术种养模式。从稻田的选址、
        李金礼
        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梧州市,543100
        摘要;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稻、鱼、螺混合种养中的应用是根据稻+鱼+螺共生理论创新生物技术种养模式。从稻田的选址、模式管理、微生物技术应用方面总结了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稻鱼螺生态模式中的应用。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肥料;水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

        引言
        我国的水稻和鱼类混合种养在农耕文化开始时已盛行,随着国际和国内对生态鱼类的需求增加,鱼,螺和水稻的生态种养面积不断扩大,逐步探索高产、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常规种植模式大多数使用化学药物来预防水稻和鱼类疾病,防治措施中含有严重的药物、激素残留,导致作物根系生态系统破坏,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减少,养殖水质恶化,稻、鱼疾病增加以及养殖水面低氧性增加,形成混合种养模式循环恶化。高产,高效,绿色,健康食品的生产是我国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引起了21个国家的关注,其中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1],大量科学实验证明有益复合微生物在渔业养殖方面能有效分解有机碎片,降解有毒物质,减少水质污染; 减少水体的COD和BOD,增加溶解氧,并有效抑制坏藻和真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在水稻种植方面,有益复合微生物可以在水稻根系土壤形成强大的优势益生菌群,以菌促菌治菌,改良土壤生态环境,促水稻根系健康生长,做到根深叶茂,从而大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生产出高品质大米粮食。“水稻+鱼+田螺”综合生态种养是利用水稻与鱼螺的共生有机结合,科学利用土地空间、发展生态立体经济的一种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好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把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生态种养通过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机+有机,速效+长效和微生物协同三效”,不施化肥,不用常规农药,从而减轻种植源污染,是发展稻田养殖的根本,并显著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广西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念村利用生物技术创新的“水稻+鱼+田螺”综合生态种养模式,首先,水田中饲养殖鱼、螺,起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作用,投料喂养过程中和鱼、螺消化物形成大量有机质营养,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质分解又产生大量的蛋白质,多肽,生物酶,供水稻吸收利用,同时水稻生长又促进有益藻类生长,供鱼、螺生长,形成一个健康的微生态系统。
1、稻田的选择改造
        1)稻田条件:选择有清洁水源、流水有落差、上游无污染的梯级田。
        2)稻田改造:规划好2米机耕道路,方便物料运输。利用田边四周泥土筑高田埂达60-80厘米,形成沟渠的宽度为1.5-2.0米,深60-80厘米的环形沟。为防鱼及田螺逃逸,田埂覆盖黑色薄膜,并能防漏水和杂草生长作用。以稻田中点为“十字”交叉点再开挖一个“十字”沟,方便禾花鱼和田螺夏季活动及觅食。
        3)稻田处理:稻田灌水,每亩用60-100㎏生石灰均匀撒施进行消毒,7天后排干水并晒田5-7天,检测田土pH值为中性为宜,再每亩用200kg复合微生物肥料,撒施后耙耕作基肥。
        4)建好排灌设施:按地形规划高灌低排方式,每块田单独建设排灌水口。用160mmPVC塑料管固定排灌水口调节稻田水位高低,保持插秧田面3-8厘米的调节范围,进出水中加细网护拦,防止鱼螺逃逸。
2、种养模式管理
        1)选择本地适宜种植且再生能力强的水稻新品种,如野香优系列、Y两优系列等迟熟、耐渍、抗倒伏的优质水稻品种较好,晚造利用禾茬直接进行再生稻种植管理,降低生产操作带来对鱼螺活动及生长的影响。
        2)鱼苗选用广西桂林原产鱼种禾花鱼较好,以采食禾花和虫蚁肉质带禾花香而闻名。生长快、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深受两广食客欢迎。插秧后亩放800-1000条种鱼为好,放养时要特别注意水温温差,温差太大容易死苗,选择在阴天或下午太阳落山时进行,鱼袋浸水2小时后打开放苗。


        3)放养的种螺应选择中华圆田螺品种,生长快并适宜本地养殖,在插秧后4月下旬气温升到月平均20度以上禾苗正常生长时开始投放,每亩均匀投放量为150-200公斤。
        4)复合微生物肥料选用“金广丰”品牌,含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为主的有益复合微生物菌群,执行NY/T 798-2015标准,具体指标为有效活菌数≥2亿/克,NPK≥10,有机质≥50%。插秧前亩施200kg后耙耕作基肥。
3、田间管理技术
        1)水稻种植管理:水稻采用旱育稀植技术,3月上旬进行薄膜保护地播种,3月下旬移植,采取1.5m宽的畦式种植,株行距为20*30厘米。秧苗移植前7天进行施肥喷药,防止病虫源带入大田。水份管理,分蘖保持3-5厘米深浅水层,其它时期保持6-8厘米深水层,日常不间断灌入清水保持田水流动水质清净,有利于禾花鱼及田螺生长。夏季气温偏高时要增加排灌水量调节水温。水稻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控为主,禾花鱼可以减少一部份虫源,种养生态区安装诱虫灯进行诱杀害虫减少虫源,诱杀的虫蚁直接倒进田中供禾花鱼食用,发生病虫害时用生物农药防治,如井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多抗霉素等,并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影响禾花鱼及田螺生长活动。根据早稻生长情况,在始花期可适量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100公斤/亩,按畦式面撒施,注意不能撒施到禾花鱼及田螺活动的沟区,“金广丰”品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2020年5月18日、7月16日和8月20日稻鱼螺共生期间进行水稻追肥使用试验对禾花鱼及田螺生长活动无影响。早稻收获时留茬35-38厘米,最好采用人工收割,避免机械操作伤害鱼螺生长,晚造利用留茬进行再生稻管理,施“金广丰”品牌复合微生物肥料2次,分别在拔节期施100公斤和始花期施100公斤,均采用撒施方式,2020年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念村“稻+螺+渔”示范点测产,年亩产产水稻干谷达780公斤,生态稻谷收购价3.2元/公斤,亩产值达2500元。
        2)禾花鱼及田螺养殖管理: 禾花鱼及田螺均以花粉、昆虫和浮游生物为饵料,杂食性。要求水体流动,水质较肥环境,溶解氧保持3.3mg/L以上,生长水温保持20-28℃。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中,水稻生长能够提供1/3的自然饵料,需要添加2/3人工饵料,用20%豆粕、20%花生麸、35%米糠、15%鱼粉和9%骨粉的比例添加安笑然(广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安笑然”健鱼宝1%混合即成饲料,定期定时投喂,在下午4-5点每亩均匀泼洒10-15公斤,禾花期间减少投料量,水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5℃不能投料,要加大换水量和水体深度。
4、微生物调控水质:
        稻鱼螺种养生态模式保持水质洁净非常重要,要保持每块田每三天能全部换水的清洁水源灌入量,水体流动有利于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供鱼螺取食,每月再用一次安笑然(广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健藻通益生菌源兑30倍水全田均匀泼洒,增加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并有效调节水质,形成健康的生态循环。
5、适时捕捞上市:
        禾花鱼生长达100克以上及中华圆田螺体重达15克以上,即可根据市场需求分批次捕捞上市,捕捞3天前停止投喂饵料,捕捞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持鱼螺活体和上市,保证品质。禾花鱼和中华圆田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接近自然生长环境,品质更好,2020年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念村“稻+螺+渔”示范点亩产120公斤禾花鱼和360公斤田螺,客商田间收购价禾花鱼50元/公斤,中华圆田20元/公斤,两项亩产值达1.35万元。
结论
        在水稻、鱼、螺的生态农业种养中使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以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氮磷钾和有机物供水稻吸收,促使水稻根系健康生长,做到根深叶茂,促进稻鱼螺共生,益生菌源能以菌促菌治菌,减少病虫害发生,从而大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生产高品质生态大米,增加产量和收入。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念村进行的“稻+螺+渔”应用示范,年亩产值达1.60万元,比常规单一种植模式亩增收8000元。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种养结合、种养互补、种养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种养模式,承传自然,生态发展,实现了农业绿色环保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治权,郭洪满.水稻应用酵素菌肥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9(1):37-39.
        [2]秦大荣.酵素菌生物有机复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与研究[J].农家之友,2019(20):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