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与疾病预防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李向涛
[导读] 青海省格尔木市气象局,格尔木市 816099
        李向涛
        青海省格尔木市气象局,格尔木市  816099
        摘要:“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到24节气人们联想到的是农事活动,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研究出人体健康与24节气所反应的天气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24节气;疾病预防;气候变化
        引言
        不同气象要素作用于人体的部位,会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阴天或气压变化会使很多人关节疼痛、肌肉损伤或出现偏头痛,又如节气前后的天气气候变化,会导致大脑的传感神经出现紊乱,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导致某些精神疾病恶化。其中,季节性情感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秋季,日照缩短,出现情绪低落的状态,行动变得迟缓,甚至因活动减少而增加体重。在夏季,狂躁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冬季,忧郁症患者会增多。所以,人们想要健康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必须遵循这个规律。由此看来,24节气不仅与农事活动密不可分,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下面,我根据人体疾病的发生,将24节气浅释如下:
        一、“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表示一年四季每个季节 的开始。气象上则以气温的高低来划分季节。气温的高低也影响着一些疾病的发生,立春要预防流行性疾病。由于立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立夏要预防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冰凉的事物,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贪凉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症状。立秋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出现疾病的侵袭,要预防感冒、胃肠道疾病、口腔溃疡、皮肤瘙痒、鼻炎等疾病。立冬以后,天气转寒,风寒诱发感冒,还会加重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哮喘、糖尿病等。
        二、“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它表示季节的转换 和更替。立春时节北方在沙尘天气的影响下,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多方面损害。其中,眼、鼻、喉、皮肤等部位受到损害,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流泪、咳嗽、咳痰,严重的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以秋分开始,多风干燥,寒凉渐重,人体很容易患秋燥病,咽喉肿痛或咽炎是秋燥最明显的表现。夏至前后,天气越来越热,阳气旺盛,但阴气也在此时开始生长,阴气的出现会带来许多疾病,应注意适当的保健养生。冬至节气气候干燥,人的嘴唇及嘴角皮质黏膜干裂,容易引起感染发炎和口角糜烂等。
        三、“三暑二寒”, 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 表示天气冷热的时间和程度、气温的高低和变幅。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又多雨,暑热挟湿,有利于真菌滋生、繁殖,可引起足癣、手癣、体癣等皮肤病。大暑时节,高温对人的心血管影响较大,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产生大脑、内脏供血不足,血压下降,呼吸短促,容易导致尽力衰竭或休克。处暑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燥气很容易损伤人体,如咳嗽、咽干、咽喉肿痛、手脚心热等。小寒正处于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如果面部长时间直接被冷风吹,容易引发面瘫,俗称“歪嘴巴”“吊线风”。“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四、“二露一霜”,即白露、寒露、霜降,表示蒸汽凝结状况和气温下降的趋势。“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节气气温下降,天气逐渐变凉,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寒露节气,气温急剧下降,如果不注意就会患气喘和感冒。由于霜降时节天气转寒,人们食欲大增,加之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时节也是胃溃疡的高发期。
        五、“二雨二雪”,即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示降水的时间和数量。雨水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人体关节组织随气候改变而收缩和松弛,容易造成关节酸痛,还要注意肩部和颈部的保暖。谷雨时节人们很容易“春困”,特别需要注意肝气的疏泄顺达。小雪节气前后日照短,天气冷,要注意预防流感。大雪时节风呼啸,雪飘飘,气温降,冷风容易从人体颈部将寒气带给身体,引起嗓子疼、发炎等。
        六、“惊、清、满、芒”, 皆表示物候现象,同时伴随着一些疾病的发生。随着天气渐暖,昆虫惊蛰而出,要注意防止它们带来的病毒。清明时节是人体阳气生发的高峰期,人的肝脏处于旺盛状态,影响到血管、脑、心和肾等,导致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的产生。小满时节气候变暖,食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很可能造成腹泻,出现全身发热、头痛、恶心、腹痛等症状。芒种时节,警惕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
        24节气科学地总结了一年中各个时期大致的气候变化规律,掌握、 运用好这些规律,对于预防身体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邹晓亮.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之道[J]. 集邮博览, 2015(2期):46-48.
[2] "24节气"的腹泻病与气象要素的关联性分析[J].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3.
[3] 张小雪.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宜忌[M].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3.
[4] 吴非, 董建军. 24节气养生宜忌与饮食秘方[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5] 马小会, 韦懿芸, 闵晶晶,等. "24节气"的腹泻病与气象要素的关联性分析[C]// 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中国气象学会, 2013.
[6] 彭欣, 方泓. "小雪"节气后的健康提示[J]. 科学生活, 2020(1):52-53.


作者简介:李向涛(1969-),女,汉族,大专学历,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新型自动站测报业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