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6期   作者:罗桑尖措
[导读] 牦牛脑包虫病是一种在放牧容易传播和流行的寄生虫病,
        罗桑尖措
        青海省果洛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814000
        
        摘要:牦牛脑包虫病是一种在放牧容易传播和流行的寄生虫病,这种病主要是由多头蚴寄生在牛的大脑和脊髓中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其危害比较严重,一旦没有做好及时的预防治疗,就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的要点内容。
        关键词:牦牛;脑包虫;治疗;预防
        引言
        牦牛脑包虫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牦牛的的脑部和脊髓的部位受到了多头蚴虫卵的寄生,这种寄生虫的成虫会呈现出囊泡状寄宿在犬科类动物的小肠当中。一般来说,多头蚴在牛脑部寄生的包囊大小与位置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牦牛脑部的神经压迫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症状的表现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手术定位的难度。
        1牦牛脑包虫病的流行特征
        牦牛脑包虫病也被称为是脑多头蚴病,它主要寄生在牦牛的大脑和脊髓当中,并且寄生的位置会呈现出一种脑泡状的现象,对囊泡进行观察可以看出,其中充满着大量的透明性液体,并且囊泡的大小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有大也有小。这种类型的寄生虫的最终宿主为犬科类动物,成虫都是在该类动物的小肠中进行寄生,在经过一定的发育之后,其孕节片就会与动物的粪便一起排出到体外,继而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的一定的污染[1]。
        牦牛是一种放牧型动物,在放牧的过程总如果食用了含有虫卵的牧草或者水源,就会受到多头蚴的侵入,继而引发脑包虫病。从临床上来看,牦牛的脑包虫病传播会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并且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是因为该时期的牧草比较丰茂,并且有着的大量的犬科类动物在此活动,它们也会导致疫病出现传播和流行的状况,一般来说是呈现出一种散发流行或者是地方流行的趋势特点。对两县城的牦牛脑包虫病的个体抗体阳性率进行检测后结果如表1,说明牦牛脑包虫病在牧区的流行传播率依旧非常高,需要对其防治进一步的关注。
 
        
        2牦牛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牦牛脑包虫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热、精神沉郁和食欲减退。在放牧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患有该的牛只出现离群的现象,并且还会向前冲撞和摇头转圈的现象。一般来说,急性型的病牛会有发热伴随着食欲下降和脉搏次数增加等现象,还会有比较强烈的兴奋感,经常会做前冲、后退或圆圈运动。还有的病牛会有精神沉郁的表现,磨牙、躺卧和离群现象都时有发生,在几日会因为急性脑炎而出现死亡的现象。还有部分的耐过的牦牛可转为慢性型;慢性型的病牛会有少数的囊泡是寄生在脑部组织当中的,但是因为没有对四周的脑组织产生压迫,因此还没有症状展现。当囊泡的数量出现增多并且增大之后,就会脑和脊髓产生压迫,并且还会有神经症状产生,主要的症状是由寄生的部位所决定。
        3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
        3.1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牦牛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措施,一般是在做好分群管理的前提来实施药物主料的措施。在开展药物治疗的时候,首先是使用吡喹酮片进行治疗,其剂量为30mg/kg,并且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间隔7d后再使用1次,在连续使用3次之后一般会获得初步的治疗效果。后续要使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维生素注射液来进行静脉滴注,一般是经过5~6周的之后,症状较轻的牦牛基本上都能够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3.2手术治疗
        想要对牦牛脑包病进行根治,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将寄生在脑髓表面的虫体进行摘除。
        3.2.1确定手术部位
        在对手术的部位进行确定的时候,需要对病牛的基本症状表现作出详细的观察。对于双侧眼的存在视力障碍问题,并且两侧的蹄冠反射都出现迟钝现象的病牛来说,可以对作出虫体寄生的怀疑,也有可能是因为包囊过大而出现贯穿大脑两侧的现象,向侧转圈运动按转圈的方向的反侧就可以确定为患侧。在选择手术部位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骨质变软处为佳,一般来说为头前额部两角连线的下侧[2]。
        3.2.2手术方法
        在开展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病牛实施全身的麻醉处理,在对发病的部位明确之后,需要使用消毒过的剪刀将牛毛剪出,然后使用碘酊进行消毒处理,接着使用75%的酒精进行脱碘消毒。完成准备性的工作之后,将消毒过的手术刀在骨质变软的位置处做出一个“v”形切口,将皮肤作切开处理之后需要向后揭起,然后将其作暂时的固定。之后要继续的将变软的骨组织切开,同时做好止血的工作。对于大多数的病牛来说,在对其患处表面的寄生囊包切开之后会自动蹦出,而犊牛会在闭气1~2min之后蹦出,需要使止血钳将其轻轻拉出。部分患病牦牛的包囊还会有不在脑表面的现象,寄生在脑髓当中,在手术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状况就可以使用16号针头,在避开脑膜上的血管的前提下缓缓进针,然后就会包囊液体流出的现象。包囊液的抽取主要是使用注射器来完成,一直到将其抽干为止,然后将其轻轻拉出包囊,其中就会出现多米粒大小的多头蚴头节。如果出现了无法拉出的现象,可以使用70%的酒精来对囊腔进行清洗,将其中的头节杀死,然后将包囊取出之后做好消毒和缝合,再进行青霉素的注射,一般可以在7天内获得痊愈。
        4牦牛脑包虫病的预防
        4.1强化卫生管理
        想要在牦牛养殖的过程中更好的降低脑包虫病的发病率,需要从卫生清洁消毒的方向出发,养殖户要提升卫生意识,认真的做好清洁的工作,对粪污进行及时的清理,并且要对饲养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做好对放牧地点的合理化选择。在放牧之前还要使用硫酸铜溶液做好杀虫的工作,避免留下隐患。
        4.2做好宣传工作
        要将当地牦牛脑包虫病的流行特点作为主要的依据,通过制定出高效的防治方案来实现对该病的预防。相关的部门一定要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意识,对兽医防疫平台的联网机制进行健全,进一步的加大当地的扶持力度,让牦牛脑包虫的防治质量和效率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得到全面的提升[3]。
        4.3做好驱虫管理
        在日常的牦牛饲养当中要注意好饲料的种类和卫生,避免使用患脑多头蚴的牛、羊脑及脊髓等饲喂犬只,进一步的强化对犬只的管理。对于犬只要拴系饲养,尤其要注意管理好其粪便,做好深埋处理,并且要对其实施春秋两次的预防性驱虫,避免其中的孕卵节片或者虫卵污染人、畜的食物、草料和饮水。在对牦牛饲养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定期的驱虫管理,一般是每年保持2次驱虫,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以增加到3~4次。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牦牛脑包虫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给牦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并且会在大程度上养殖效益。积极地引导牧户提高掌握该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一旦发现该病的痕迹就要做好上报的工作,及时发现该病,做好预防和治疗,进一步的缩短发病的周期,让牧区的牦牛养殖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尼夏杰.牦牛脑包虫病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01):84-85.
        [2]娜仁吉.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20(08):28.
        [3]安卓玛.牦牛脑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控[J].中国畜牧业,2020(2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