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现状以及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6期   作者:李隽雅
[导读] 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将努力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李隽雅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将努力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金融也必将朝着绿色领域发展。本文以兴业银行为例,分析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过程及结果,并结合当前中小银行推进绿色金融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兴业银行对于我国中小银行进一步深入绿色金融发展的部分经验启示。
        关键词:绿色金融;兴业银行;中小银行
        一.背景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如何改善气候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资源和环境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系列办法。而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承担起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责任。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绿色金融业务主要仍由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挥主要任务,但其实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都更多的与地方企业直接联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因此,通过中小商业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绿色金融要求金融部门在对绿色产业项目提供风险管理、投融资、项目运营等金融服务时,将环境因素作为评估内容考虑进去。其核心在于对资金流向进行引导,使绿色产业的发展能够得到充足资金的支持,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下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绿色产业分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六大类。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为节能环保的领域引进资金,促进绿色产业的升级,减少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过多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
1.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历程
        1988年,作为我国大陆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兴业银行在我国福建省正式成立。2006年,兴业银行开始绿色金融业务的探索,在我国第一次创建能源效率项目的融资业务,开启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大门。2008年,兴业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将赤道原则应用于自身融资业务的银行,同时也成为全球第63家“赤道银行”。所谓赤道原则,是为了使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融资时自愿对社会和环境风险进行管理而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绩效标准建立的一套金融行业基准。2009年,在赤道原则下,兴业银行完成福建华电项目融资,这是兴业银行首次利用赤道原则完成的绿色融资。随后,兴业银行通过将赤道原则融入公司治理,不断完善银行业务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排污权抵押贷款等产品,都是兴业银行首次创新并使用的绿色产品,兴业银行也因此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创造了很多个“首次”和“第一”。
        2015年,兴业银行制定了“到2020年,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的目标。2019年,成功实现绿色融资余额达1.01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14764户,累计为19454家企业提供绿色融资22232.42亿元。提前完成“两个一万”绿色金融目标。截至2020年,兴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66.26亿元,同比增长1.15%;资产总额达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7%;资本充足率达13.47%;不良贷款率1.25%,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降。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16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2.98万户,均高于2019年水平,说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势头正强。
2.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类型
2.1绿色信贷
        为了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兴业银行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积极推广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2010年,兴业银行推出低碳信用卡、碳质押贷款等多种信贷创新产品,向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企业项目提供资金。同时发布和签署了一系列支持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条款。并且通过银、政、企三方合作,在政府绿色金融相关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继推出一系列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如:“绿创贷”、“环保贷”等。2020年,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仅次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我国中小银行中排名第一,在绿色信贷放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绿色债券
        2016年,兴业银行获准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并参与当年首月第一批绿色金融债的发行,成为国内第一家获批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银行,此次债券的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票面利率为2.95%,期限为3年。随后同年7月、11月和12月继续发行金融债,发行规模总计达510亿元。2017年,兴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发行国内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首单融资租赁绿色债券,并将所得资金投向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截至2019年,兴业银行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1300亿元,国内存量绿色金融债1000亿元,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债发行余额最大的商业金融机构。
        2021年,兴业银行仍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绿色债券产品以响应国家政策。4月22日,我国首笔绿色乡村振兴债券由兴业银行发行。随后,兴业银行又承销福建省地方国企首单碳中和债。
        2.3绿色融资租赁,绿色基金,绿色信托
        为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兴业银行积极推动其主要子公司兴业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等同步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到2020年,兴业绿色租赁资产余额404.30亿元,占融资租赁资产的34.9%,相较于2019年有所增长;绿色信托存续规模545.48亿元,保持较高水平;同时推出市场第二只绿色债券基金,助力集团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发展。
3.绿色金融机制配套
        银行能够稳定的发展业务和其内部的管理机制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更加顺利高效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兴业银行内部也设计了一套相关的配套机制。首先,兴业银行自身坚持“低碳办公,绿色运营”原则,公司办公的各个方面都将节能减排等低碳目标考虑在内,绿色运营取得很大成效,2019年公司总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9853.6吨。其次,兴业银行重视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建设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比如:将绿色金融业务纳入分行综合经营计划考评;安排专项财务资源用于激励分支机构的绿色金融项目;差异化授权,使绿色信贷项目得以优先审批等。此外,兴业银行还凭借自身绿色金融的先行者身份,为政府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并与多地展开合作,支持绿色项目,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在兴业银行的带动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开始加入发展绿色金融的行列,由于起步较晚,又缺乏非常典型的成功经验的指导,整个行业对于绿色金融业务还处于摸索状态,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问题。
1.绿色金融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对于绿色金融的分类标准,国内外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对绿色项目、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的分类上,仍有国际和国内的不同标准,例如国际和国内在绿色产业上的强调重点有所不同、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某些方面不被列入我国的标准当中等,这无疑给银行评估项目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缺乏人才
        绿色金融算是一项新型业务,在产品开发、定价,政策制定及管理实施等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跟进,以帮助银行有效的防范和降低风险。而目前看来,此项业务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关学习研究都还不够透彻,一切都还在学习当中,因此真正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进行指导的人才还是十分紧缺的,而且即使有少数专业的人,也都更倾向于选择较大的商业银行,这也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带来很大阻碍。
3.绿色金融业务成本过高
        一些绿色项目本身带有公益性,其回报比较低,加上中小商业银行相较于大银行而言客户数量、质量以及融资能力较弱,在绿色业务办理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成本会比较高。这也是阻碍我国中小商业绿色金融发展的一大因素。
4.市场参与度不够
        由于我国大力推进绿色金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大一部分银行管理者以及金融投资者的观念尚未完全得到转变。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许多银行管理者认为放款给工业建设企业能获得更大利润,将目光仅停留在追逐利润方面,没有认识到绿色产业发展与环境和全球气候改善带来的好处,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部分银行或许制定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则,却始终只停留在表面或者口头,并未能真正主动去落实绿色项目发展,使得少量的贷款还不足以满足市场绿色融资的需求。
5.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不充分,产品创新不够
        就目前来看,尽管许多银行已经开始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为绿色项目融资。但大部分中小银行都只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中提到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并没有特地将具体的项目进行披露。这样不仅不能单独凸显银行本身对绿色金融的贡献,还会影响客户对此类业务的进一步了解,导致绿色金融客户流失。此外,许多中小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仅停留在信贷方面,没有对金融的其他工具进行彻底的开发利用,制约绿色金融向前发展。
四.兴业银行对中小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启示
        国家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挥作用,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其中商业银行将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中小银行是商业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利用好自己的特点,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出一份力。为此,在对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研究及对中小银行目前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下,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高校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面对人才缺乏的问题,兴业银行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们从逐渐从了解到熟悉业务,并组建了专业团队负责绿色金融业务,有效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银行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是必要的,但更加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高校的对应专业中开展绿色金融相关课程,让大学生们能够系统地对绿色金融有所认识,并且能够熟悉绿色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产品设计原则、方法等更加专业的知识。这样,银行可以直接招募到“内行人”,节省大部分培训时间,进一步提高效率,优化产品设计;同时也能增加市场上专业人员的数量,给中小银行更多引进人才的机会,进而推动整个绿色金融的发展。
2.加强绿色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市场参与度
        兴业银行在国内最先使用“赤道原则”,并首先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在它的带头作用下,江苏银行、湖州银行和重庆农商行先后采纳赤道原则。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接触绿色业务,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势态越来越强劲。
        绿色金融要想顺利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推动。而只有当更多的参与者愿意进入绿色金融市场,才能为绿色项目带来活跃的资金。因此,应当不断加强对绿色金融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一,可以利用媒体等对大众进行直接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绿色金融,了解绿色金融,逐渐发现绿色金融带来的有利之处。第二,对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等行为进行推广,让大众能主动去接触绿色产业,自然地向绿色金融靠近。第三,政府可通过相应支持政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绿色融资业务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或设置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指标对银行业务进行考核,以鼓励中小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业务。
3.完善银行内部系统建设,加强产品创新
        第一,中小商业银行首先要有明确的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和策略,并按照战略目标开展行动。第二,应根据目标需要引进专业人才,组织专业队伍对产品开发、定价、宣传等各个方面负责。中小商业银行应形成自上而下的一整套机制,建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将绿色金融业绩纳入员工个人考核机制,以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正如兴业银行始终对于绿色金融业务有自己的目标,并在目标下设置了多方位的激励机制,人员培训机制等。第三,加强产品创新,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同时也能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兴业银行在支持绿色金融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用信贷的方式为绿色产业融资,还积极地从信托、基金、融资租赁等各个方面进行产品开发,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合适的选择。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可以向兴业银行学习,将绿色项目,绿色金融单独作为一个版块进行披露。
4.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降低成本
        金融科技即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是通过技术创新,将科技手段融入到金融服务的各个方面,使金融在业务模式,产品,流程等方面得到创新,从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今天,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利用好金融科技这一大工具,通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运用,辅助银行的项目评估,产品定价,客户选择等各个流程,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有效提高绿色金融业务效率及成功率。
5.加强多方合作
        首先,加强国际和国内合作。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都还不是十分成熟,积极加强与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国外好的发展经验,再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研究出适合中国的独特绿色金融路径。其次,加强国内各地区的合作。绿色金融主要是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而我国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发展重点。通过地区合作,更容易实现投资资金与产业项目的顺利对接,保证绿色产业随时得到支持。最后,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中小商业银行通过与国内大商业银行合作,相互支持,取长补短;与保险、证券机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分工,同时又能密切联系,一定能创造出更受投资者欢迎的产品。
        五.结语
        气候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问题,只有成功应对气候变化,人类才能安全生存,经济才能稳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中小银行应当怀揣着银行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为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绿色金融的助力作用下,中国将成功实现碳中和目标,人类能够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陈文睿.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
[2].阎一萌,李滢芸.“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路径研究—以兴业银行为例[J].市场周刊,2020,33(07):137-138.
[3].易金平,谢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95-96.
[4].陈一洪.中小银行绿色金融战略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2018(05):106—116.
[5].李若愚.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6(01):58-60.
        
         李隽雅,出生年月:2000年08月,地域:四川省泸州市,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