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宝学 1.陈明旭 2.官志刚
1.平度市水利水产局 山东省 平度市 266700 2.平度市大泽山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山东省 平度市 2667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施工当中,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原因在于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且水土流失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形式处理措施并不相同,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我国通常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更提升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关键词: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引言: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很难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开始注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持水土,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水土保持中,通常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来对遭到破坏的水土资源进行修复,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施工中,保持水土的作用十分显著。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生态修复技术涉及到生物,地质等很多学科,在操作上具有很大的操作难度。
一、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一)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淡薄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没有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导致施工人员沿用传统施工技术,也不重视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的培训,导致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保护环境,水利工程项目因规模较大,涉及环节和流程复杂,施工人员众多,在施工过程中极其产生大量灰尘和建筑垃圾,且因施工人员众多,项目周期较长,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这都会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引起进一步的水土流失。且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石和土方,极易滚落到河流下游,导致裸露边坡出现,加重水土流失[1]。
(二)水土流失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规模通常较大,且施工区域多在交通不便之处,且施工环境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很多区域本身就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再加上施工过程中涉及环节多样,如制作混凝土,运输建筑材料,加固软土地基和开挖土石方等,极为容易加重水土流失现象,且因施工流程复杂和当地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形式也呈现多样化,集中表现为滑坡,泥石流,山洪侵蚀等,给水利工程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更给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
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优势和技术操作原则
(一)应用优势
水土保持是指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利用各种形式提升土地生产力,提升各类山区,风沙及丘陵等地区的水土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生态修复中,其根本目标是对可能会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加以预测,对已经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加以修复。结合自然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方式恢复生态平衡。在当下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种植植被和加固土壤,施工单位应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提升水土保持认识,科学合理的开展生态修复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当下可持续发展潮流[2]。
(二)技术操作原则
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涉及到地质学,生物学和环境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操作上有极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后及时开展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具体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
加大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操作,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前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涉及人员需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打造各种预算方案在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在施工中需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的相关管理工作,消除各类施工安全隐患,结合工作经验,引入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全面优化技术操作各项流程,提升技术应用效果,提升施工效率。
三、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方法
(一)绿化种植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效果最好,且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是绿化种植技术,在施工中,施工单位需结合当地水土流失具体情况及当地的气候特征,科学合理选择绿化植物品种。提升植被的存活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在种植植被上,需种植在两岸河堤上使其形成生态护坡,在种植前,须先确立护坡的面积和角度,落实美化环境和保持水土的根本目标,大力开展恢复植被工作。若护坡覆土层较厚,土壤比较干燥,应利用灌木搭配各类旱生植物,来提升植物存活率,提高水土保持效率。在背阴处种植耐阴品种,如二月兰,麦冬等,在阳光充足处种植各类旱生草本植物,形成花草组合,提升护坡美观性。通过种植各类植物来降低水土流失[3]。
(二)土壤保护
自然条件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河流两岸土壤因长时间接触水源,导致土壤含水量较高,地质稳定性较差,当洪水到来或者水流过急时,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并且对水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因此,在开展生态修复时,需针对脆弱土壤进行加固,将脆弱土壤转换为符合施工各项指标的土壤,对土地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不仅能够保持水土,更能为植被种植提供良好种植环境,提升绿化种植效果。在开展土壤保护时,需利用专业施工挖掘设备来开展工作。施工单位需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水土保持意识,督促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时,保护好施工现场植被,保护施工现场土壤,减轻施工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在恢复植被前,需清理施工痕迹,清除杂物和杂草,整理土地,给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提升植物存活率[4]。
(三)技术创新
在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时,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水利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总结过去工作经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施工人员技术创新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查找和利用相关资料,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来带动我国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生态修复创新方向是对修复所用材料进行创新和研究。以边坡裸露为例,常用的修复技术是利用喷锚进行防护和修复,虽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缓解,但无法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对彻底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展开创新,在我国,常用修复材料为柔性护岸和柴柳枝,将二者有机结合,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5]。
结语: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可降低施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我国常用的方式为生态修复技术,可显著提升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相关部门需加大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引入先进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真正落实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有庆.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23):24-26.
[2]师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及措施研究[J].水电站机电技术,2020,43(11):197-198.
[3]张尚伟.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清洗世界,2020,36(07):66-67.
[4]张瑜.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分区设置和修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9):11-12.
[5]陈巧云,袁华光,章龙飞,范世俊,刘晓敏.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