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技术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6期   作者:王慧珍
[导读] 本次研究对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浅谈后,对设施草莓双减增效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研究,主要对培养无病壮苗技术
        王慧珍
        山西省太原农业学校  030000
        摘要:本次研究对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浅谈后,对设施草莓双减增效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研究,主要对培养无病壮苗技术、土壤改良和连作障碍处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旨在达到促进设施草莓绿色发展、双减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双减增效技术
        
        当前,水果质量安全问题比较常见,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果实的食用需要,为保证设施草莓的品质应该有效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对土壤培肥改良、生物修复,从而降低果实农药残留污染情况的发生[1]。除此之外,需秉持双减增效的原则,提升耕地整体质量、生产能力,以及果实的安全性、品质,这就要求有效运用该方面的技术处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生态的效益。
一、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浅谈
        通过设施大棚内土壤太阳能高温消毒的方式处理,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通过平衡施肥、水肥的方式加以管理,如此可将化学肥料商品量降低60%左右。如此一来,则会使得草莓土壤连作障碍得以严格控制,降低土壤酸化、盐渍化和枯萎病等的发生率。通过农业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物理对策、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式,达到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的目的[2]。需要注意的是,设施草莓大棚内生育期内用药约为8次,可选择生物风险较低、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常规化学防治建议用药12次左右,以此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病虫害整体防效率,将总体病虫害所致损害控制在5%左右。草莓苗期、采果期发生病虫害,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草莓果实化学农药残留检出合格率为100%,能够达到绿色食品A级的标准,设施草莓优质商品果的产量在25000kg/hm2左右,从而确保整体增效率。另外,草莓鲜果食用安全隐患问题可以及时排除,使得消费者对草莓的安全有信心,这时利于满足其食用的需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促进草莓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设施草莓双减增效技术的应用要点研究
(一)培育无病壮苗技术要点
1、壮苗培育相关标准
        要求保持根系发达、白根的数量≥5条,同时新茎粗约为1cm、绿叶片数为2叶、1心,中心芽为饱满的状态、没有病虫害。
2、繁苗技术应用要点
        其一,选取健康的种苗,母苗保持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而且新叶正常、小叶形态完整、颜色为浓绿的状态,叶柄比较长、叶片较大,没有开花结果。通过脱毒无病虫害种苗/无病基质穴盘生根获取种苗,并经枯草芽孢杆菌、木毒菌和吡唑醚菌酯等完成根部处理工作,从而促进种苗的健康生长,定植期于3月至4月中旬、定期为15000株/hm2左右。
        其二,采用无病田,可将稻麦轮作田/高温消毒处理田块作为育苗田,远离草莓种植区进行育苗,条件允许情况下使用避雨、遮阳、穴盘基质等方式育苗,目的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3]。
        其三,做好调控工作,前期可通过应用适量赤霉素和碧护的方式,根据增施适量的复合肥和腐殖酸肥方式促进健康生长,以便使得匍匐茎子苗生长速度加快。中后期借助烯唑醇及多效唑的作用加速生长,对于生长不良情况来讲应根据腐殖酸、氨基酸生物肥补肥获得健壮苗。
        其四,保持平衡的原则施肥,可增施钙肥、硅肥提高植株抗病虫害方面的能力,建议在前期施加适量发酵粪肥/复合肥、饼肥,于高温期、育苗后期禁止施加氮素肥。
        其五,植株管理关键点,及时对新发匍匐茎进行整理,促使田间分布更加均匀,子苗可保留3叶、1心,将老叶、病叶摘除并拔除发病株,封锁发病中心、整理植株所致伤口染病,要求通过药剂的形式预防病虫害[4]。


        其六,加强湿润方面的管理,使用深沟窄挖的原则处理,将畦宽、沟宽、沟深、畦长分别设置为1m、0.4m、0.4m、45m,同时加开腰沟。在水分管理过程中于匍匐茎子苗发生期,保证土壤为湿润的状态、田间未干旱及积水,干旱的时候主要为傍晚沟灌,不需作以水漫灌处理、保持滴灌/渗灌即可。
        其七,病虫害防治方法,要求在雨季、台风、摘老叶后等,做好预防病虫害工作,有效预防炭疽病的发生。生物制剂中的枯草芽孢杆菌、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等比较常用,低毒化学药剂常用的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以及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可选用2种药剂混合后应用,严格控制药液的使用量。查治害虫选用诱剂诱杀斜纹夜蛾、黄篮板诱杀蚜虫等方式处理,药剂防治一般在低龄幼虫期防治中应用,其中斜纹夜蛾应用的为苦参碱、阿维菌素,以及甲氨基阿维菌素等防治;对于蚜虫来讲,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及吡蚜酮等进行防治[5]。针对地老虎、蝼蛄及蛴螬等害虫来讲,在幼虫高发季节建议于清晨以人工的形式捕捉,在傍晚撒放植株行间/根际四周诱杀。
(二)土壤改良、连作障碍处理技术要点
1、实行棚内太阳能高温消毒
        在6月中上旬于棚内茬作物收获后遗留物清理好,一般作以焚烧/深埋处理,然后在7月上旬播撒 有机物料、石灰氮,通过有机物、米糠5000kg/km2处理。同时,借助旋耕机的作用将有机物、石灰氮深翻至土壤,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保证翻耕的均匀性,旨在加大石灰氮/米糠、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通过水漫灌直到保持完全浇透的状态。在此之后,于7月中下旬通过完整、透明塑料薄膜作以土壤密封处理,垄面密封后大棚为封闭的状态,晴天地表温度在75°C左右、持续时间为4周,8月中上旬将通风口打开/揭下大棚膜、地面薄膜。
2、实行平衡施肥和增施菌肥
        棚内太阳能高温消毒后,于草莓定植前2周进行耕翻垄前处理,结合土壤地力状况施加增施生物菌肥2000~2200kg/hm2、生物发酵饼肥为1800~2200kg/hm2、过磷酸钙为500~700kg/hm2,间隔2~4周应用腐殖酸液肥并在盖地膜前,根据垄面松土情况追加生物菌剂、复合肥[6]。
(三)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其中枯萎病和根腐病,可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带病苗施加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碧护5000倍液蘸根处理。定植后活棵前、后,均采取EM菌液500倍液处理,重病田施加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于根部喷淋1次、每株剂量控制为180ml。炭疽病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浓度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以及15%多抗生素B可湿性粉剂3000倍、5%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税基200倍等进行防治,发病前1次/周、共使用3次。
        结语: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较好,绿色安全健康食品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因而需降低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量,将绿色防控配套技术联系起来,以此达到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的目的。另外,需要科学使用双减增效技术处理,提高设施草莓绿色生产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侯纯旺.长丰县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9,025(014):78-79,138.
[2]熊正飞.花溪区设施草莓绿色生产技术[J].农技服务,2019,036(005):61-62.
[3]谢经霞,刘爽,刘金宝.不同果实增效产品对设施草莓品质影响的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9,000(011):47-50.
[4]王娟.设施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040(006):96-97.
[5]沈海英.徐州市设施草莓绿色安全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12):11-12.
[6]张更,颜志明,王全智,等.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8):58-61.

王慧珍,女,1969年7月出生,汉族,山西忻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高级讲师,太原市农业推广领域果树名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研究方向果树实用技术推广,QQ:464799824,邮箱:wanghuizhen2003@163.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