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清水县自然资源局温泉景区服务中心 甘肃省 天水市 7414000
摘要:本文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了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以清水县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相关项目背景,探讨了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危害及成因,并提出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清水县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水利、林业等部门需要结合当地流域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使生态环境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全面提升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现如今,小流域治理工作已在不断开展,对各地的农、牧、渔、林等用地进行了合理安排,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这对我县小流域生态环境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生态小流域建设,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并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治理工作当中,综合治理可通过保护水资源完善生态系统,并与当地生态系统发展相符合,属于全方位治理模式,可以使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水是一种重要的生命之源,在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改善和治理水资源。在水资源受到污染后,也破坏了许多小流域生态环境,导致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对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需要全面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并对小流域发展理论进行有效应用。具体需要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对修复、保护以及治理等防线进行有效建立,并全面加强规划,从整体性角度治理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在综合治理小流域时,需要加强规划,对高新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从而提升小流域治理效益[1]。
二、项目背景
首先,针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分析,清水县主要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天水市东北,渭河中段北岸,其地理坐标具体为东径105°45′—106°30′,北纬34°32′—34°58′,全县东西长66km,南北宽47km,全县国土总面积297.40万亩。其次,地形地貌。清水县的大地构造位置具体为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的东延部位,其具体属于中山切割山地类型,东北部境外为地势高亢的陇山山脉,境内东部有陇山余脉延续而来的南北向盘龙山,南部有盘龙山,南段的东西向笔架山,西部是南北向弓形高峰科山梁。再次,气候。清水县属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类型,温凉偏湿润,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全年平均气候8.8℃,年降水量512—62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份。最后,植被。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体及其环境的综合整体,山体相对高差不太大,气候立体差异没有明显界限,森林植被垂直分布不明显,但水平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变化[2]。
三、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危害及成因
(一)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
清水县水土流失现状不仅水土流失面积广泛,而且还具有较大强度,流失速度较快。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项目位于稠泥河、白驼河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165166公顷,其中轻度面积达到了128826公顷,中度面积则为33059公顷,强度面积达到了3281公顷。
(二)水土流失成因
首先,自然因素。土壤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其次,地形因素。地形对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程度具有制约作用,长期的水土侵蚀切割,塑造了残塬、梁、峁和沟谷等多种地貌形态。
再次,降水因素。我县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
最后,人为因素。由于人们未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3]。
四、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目前,我国还存在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对此,也加大了相关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并做好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小流域的治理水平。
(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清水县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科技兴林、机制创新、“兴林、强果、富民”的发展思路,林业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奋发拼搏,敢为人先,严把工程质量,营造与管护并重,全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当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治理指标,需要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确定,并为规划设计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进行批准和实施,并将其作为治理竣工验收阶段的一项主要指标。在规划土地结构时,需要检测土地性质,明确土地当中的微量元素,同时还需要结合检测结果,合理选择土地治理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考虑,明确主要农作物的具体种植标准,对影响土地结构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合理调节土地营养物质,从而科学构建土地结构。
(二)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为了提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效果,需要对林草措施进行实施,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建设林草工程,不仅可对树木根部或草木枯枝烂叶进行充分利用,而且还能提升土壤的保护水平,避免出现地下水源流失问题,有效保存土壤当中的相关营养分子。在实施林草工程时,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和环境需求,对树种进行合理选择,并确保其与当地环境条件相符合,从而促进树木的茁壮生长,提升土地保护效果。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根据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天水市林草局《关于分解转下达森林资源草原培育专项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天发改投资[2020]312号)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由县发改局会同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并邀请市林草局造林科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具有乙级设计资质的清水县林业勘察设计队,组织技术人员,按照最新林地更新成果、国土三调阶段性成果为依据,依据甘肃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小流域治理要求,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清水县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时,需要对土地保护范围进行合理缩小,具体需要对各种工具进行使用,有效建设堤坝,防止雨水对土地表层产生严重冲刷,并将多余雨水向农田当中进行引入,提升当地的农田生产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得到提升,提高相关农作物产量。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地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多种保护工程类型,主要包括蓄水池、沟渠以及山坡等。通过此类工程的有效建设,可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并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四)封育生态修复措施
清水县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人工造林涉及红堡镇、白驼镇、土门镇、贾川乡、丰望乡5个乡(镇)9个行政村,造林设计总面积3000亩,19个小班,其中白驼镇303亩、红堡镇1125亩、土门镇301亩、贾川乡114亩、丰望乡1157亩。通过采取封育生态修复措施,可通过植被使土壤的抵抗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避免恶劣天气等对其产生破坏,使土壤能够有效保持水分,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一般而言,主要在荒山以及荒坡的中上部位置对封育生态修复措施进行采用,并建立起具体的封禁生态修复工程,采取疏林补植等措施,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实现蓄水保土目标,使林木得到健康生长[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在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可以为生态系统平衡提供保护,并促进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具体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现状,并合理采取治理措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修复,完善综合治理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红梅.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动态监测方法述评[J].地下水,2020,42(06):297-298+300.
[2]唐剑波.德江县玉竹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成效[J].农技服务,2020,37(06):96-97.
[3]赵凡.宽甸县振江项目区西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03):194-198.
[4]高晓静.关于吕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探讨[J].山西水利,2019,35(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