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鹏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金家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的金家鼻状构造带西部,乐安油田位于柳桥鼻状构造带上,根据金家-乐安油田地层油藏的特征,结合油气成藏要素的研究,主要从构造脊、盖层岩性及质量、砂体厚度和断层活动性对金家-乐安地区地层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家地区;乐安地区;成藏主控因素
金家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的金家鼻状构造带西部,馆陶组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呈不整合接触。主要发现的地层油藏为沙一段、沙二段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乐安油田位于柳桥鼻状构造带上,是一个以馆陶组底部超覆油藏为主的亿吨级油田,乐安油田可分为三个区,石村断层的上升盘东南为东区,下降盘为南区,乐安油田西部的草13井区及周边为西区。金家-乐安地区地层油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主要为构造脊、砂体厚度、盖层岩性及质量、断层活动性。
1 构造脊
古流体势的大小主要受控于古构造面的起伏形态,流体势的高势区一般在构造低部位;流体势的低势区一般在构造高部。在以输导体系格架为宏观控制背景下,石油天然气的运聚与成藏主要受控于构造脊。石油与天然气在输导层中的运移一般是汇聚流,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阶段是油气在浮力的作用下垂直向输导层的顶部进行运移;第二阶段是油气沿着输导层的顶界面向临近的构造高部位进行侧向运移;第三阶段为油气沿着输导层由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进行脊运移。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鼻状构造发育,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根据研究区现今鼻状构造的分布,对古构造脊进行了恢复,揭示了鼻状构造的演化特征。共完成了沙二段、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顶面在“24.4Ma~14Ma~6Ma~2Ma-现今”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埋深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古构造面的演变分析,追踪古构造脊线。
(1)沙三中亚段顶面演化
沙三中亚段发育三角洲砂体,分布广泛,连通性好,是研究区重要的油气输导层。24.4Ma时期,研究区已形成三条古构造脊:分别位于南坡的西部樊4~通47一线,中部纯95~博9一线,东部通4西南部一线;14Ma~6.0Ma时期,古构造脊继续向南延伸;2.0Ma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来自洼陷的油气沿着古构造脊向金家、乐安地区运移,在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现今的构造脊与古构造脊相比位置变化不大,东、西部构造脊向南延伸,樊4~通47一线构造脊发生了明显地向西偏移。
(2)沙三上亚段和沙二段顶面演化
沙三上亚段和沙二段顶面的演化过程基本一致。24.4Ma~2Ma时期纯95~博9~通古7北部一线、通4西南部一线、樊4~通47一线古构造脊一直向南延伸,其中樊4~通47一线古构造脊向西偏移;馆陶-明化镇中后期三条古构造脊形态位置基本与沙三中亚段古构造脊已基本一致。
2 砂体厚度
金家油田砂岩储集层主要以浅水型河流三角洲砂体为主,砂岩中普遍含砾,可能为网状支流河道所形成。沙一段时期河流主要在通49井、通19井及通17井一带发育,砂岩厚度一般为11~53.5m,最厚为46m,在通17井附近。沙一段储层总体上呈北厚南薄的趋势,与构造北低南高、地层北厚南薄的特点相吻合。
乐安地区最好的储层类型为砂岩,其次为砂质充填砾岩,最差为砂泥质充填砾岩,储层稳定,且呈由东向西变厚的趋势,油层厚度18~20m,纵向上无稳定的隔层,但发育有连续分布的夹层。乐安油田油气围绕砂体厚度中心分布,油气富集地区在乐安南区砂体厚度在20m~40m之间。
3 盖层岩性及质量
以金家地区为例,馆陶底不整合面上下岩性配置分为三种类型:玄武岩/泥岩型,泥岩/砂(灰)岩型,砾岩/泥砂互层型。油气集中地区岩性配置关系为泥岩/砂(灰)岩型,其中也有玄武岩/泥岩型,表明馆陶底部泥岩起到了该区主要封盖作用(图4-16)。而主力含油井区通17馆陶底不整合面上下岩性配置为玄武岩/泥岩型,表明相对于泥岩来说,玄武岩封堵油气的潜力要更大一些。
乐安油田草南区的广4井、广11井、草37井、广6井分别在946.5m~955.5m、854.8m~859.8m、884.4m~888.6m、905.7m~908.3m钻遇油藏,其上覆盖层为大段暗色玄武岩,平均厚度为70m,声波时差平均250μs左右,盖层质量非常好,能起到良好的封堵油气的作用。草古1区的草古107井、草古108井在761.8m~764.9m、745m~747m钻遇油藏,上覆盖层为小段泥岩夹薄层砂岩,厚度不大,声波时差数值平均480μs左右,质量较差,保存条件相对较差。由于盖层条件的差异,致使草南区油气较富集。
4 断层活动性
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众多方面。由于断层活动性存在差异,因此油气运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有所差异,从而影响着油气的运聚和成藏。断层的生长指数是指断层的上升 盘厚度与下降盘厚度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定量的表征断层活动性。在油气主要成藏期,断层的活动性越大,越有利于油气沿着断层的垂向运移。
乐安油田的油源断层石村断层在油气成藏期的不同地区断层活动性有所差异。通过对乐安地区地震剖面的解释,计算该断层不同位置的生长指数,从而研究在油气成藏期石村断层活动性对油气运移和分布的影响。在乐安油田西部,也就是草西区过通古4井~通8井的地震剖面经计算断层活动性为1.15,在南部及乐安南区过草39井~草3井的地震剖面经计算断层活动性为1.20,在中段及乐安中区过草105井~草10井的地震剖面经计算断层活动性分别为1.03。这种断层活动性的差异导致乐安油田油气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区,而石村断层中段没有油气分布。
参考文献
[1] 付广,许则剑,韩冬玲,等.不整合面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 25(1):1-4
[2] 葛孟春,冯庆来等.初论变异性不整合-以滇西北中甸地区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24(6):563-567
[3] 吴亚军,张守安,艾华国.塔里木盆地不整合类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1998,4(2):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