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晴 廖鹏飞 欧记峰
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46100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造成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大多数集约化养猪场均存在此病,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其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病发病率在10—20%左右,严重时发病率高达30%以上。患猪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往往会转为隐性或慢性感染,其表现为泌乳量减少、无乳或乳汁质量差,不愿给仔猪哺乳,致使哺乳仔猪营养不良、发生黄白痢等疾病;可致使母猪发情周期紊乱,屡配不孕,返情率高,产仔率降低,产死胎;如发展成顽固性子宫炎,不仅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还极易造成继发感染,对猪场巨大经济损失。
1病因分析
引发本病的直接原因是细菌、真菌、支原体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同时母猪的继发性细菌感染、患病公猪感染母猪、子宫受到损伤以及饲养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几个方面也容易引起母猪发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1细菌感染
主要是化脓性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大肠杆菌、胎儿滴虫、胎儿弯杆菌、坏死杆菌和恶性水肿杆菌。此外,结核杆菌、布氏杆菌、马副伤寒流感菌。
1.2母猪因素
母猪患有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布鲁菌病和滴虫等容易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母猪在分娩、难产、产褥期中抵抗力下降,抗病能力削弱,如果内外环境中存在病原,也易引发本病。另外,正常子宫内含有大量的有益菌群,同时也存在一些内源性病原菌,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病原菌不能大量繁殖,一旦受到应激或饲粮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内源性病原菌大量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
1.3继发因素
主要是产后继发感染引起:①流产、难产、胎衣不下时,子宫,致使血污,胎衣,恶露滞留。通过腐败、液化而刺激子宫黏膜而发生炎症,导致体抗力下降而感染其他恶性疾病。②子宫脱出,阴道炎等情况下处理不当,治疗不及时或消毒不彻底,致使细菌侵入而使子宫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③分娩时(尤其是难产助产,手术不洁)产道受损或产房环境不洁,不按照兽医卫生操作规范,消毒不严,致使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农杆菌、变形杆菌等污染产道而引起子宫炎症。
1.4其他因素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配比中油饼比例过高,饲喂发霉变质含有毒素原料,青精料比例不当等,容易使母猪体质下降,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引发本病。 厂址的选择不恰当,布局规划不合理,房屋建设不规范,猪舍环境不清洁,场地消毒不严,选择的消毒药或浓度不合理,流产及死胎的胎衣、胎儿处理不当污染环境,也可能造成外源性的感染。还有配种和人工授精的不规范操作也易引发母猪子宫内膜炎,尤其是患病公猪生殖器、精液有炎性分泌物。
2临床症状
母猪子宫内膜炎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子宫内膜炎三种类型。
2.1急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又称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多在产后或产后数日发病。病猪全身症状明显,表现为: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40.5℃~41.5℃,卧地不起,鼻盘干燥。经常怒责,常有排尿动作;阴门流出粘液性、灰红色或黄色水样恶臭的分泌物;卧地时排出量较多,常拌有胎衣碎片,附着在尾根及阴门外。可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或转为慢性子宫炎。
2.2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又称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往往由急性子宫内膜炎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转变而来。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根据其排出炎性分泌物的性质可分为隐性、粘液性、粘液脓性和脓性几种类型。一般站立时不排出,卧地或发情时从阴户排出黄白色黏稠的分泌物,在阴户周围常见分泌物的干结痂,母猪发情异常,不能受孕。
2.3隐性子宫内膜炎
隐性子宫内膜炎(又称子宫蓄脓症):多见于产后感染和死胎溶解之后,由于子宫颈口紧闭,脓性分泌物滞留于子宫内,临床上见不到排出物,母猪虽有发情症候,但屡配不孕,个别因脓液增多,蓄积子宫,出现腹围增大,可引起自身中毒,其至死亡。
3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3.1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时临床症状可作初步的诊断。
3.2鉴别诊断
在实践中应注意,从阴户中流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不一定就是子宫内膜炎。例如:产后恶露,阴道炎、配种后的粘液,发情期等均可从阴户中流出不同的分泌物,临床上应与本病相区别。产后恶露多为褐色,质地浓稠,带有腥臭味;阴道炎则阴道分泌物较少,质地浓稠粘性大,黄白色,一般没有臭味;发情期阴道会有少量水样分泌物,稍微有些粘稠,无臭味;配种后(8-48小时)阴道也会有少量分泌物流出,质地粘稠,通常为白色(灰白)或者黄色,无臭味。
4子宫内膜炎的预防
子宫内膜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子宫感染,猪产科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继发感染,本交、人工授精和环境卫生等是子宫内膜炎的促成因素,因此预防子宫内膜炎要做到以下几点:
4.1母猪分娩前卫生消毒
羊水刚破时,清洗母猪后躯、特别是阴户、肛门和尾巴,消毒液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新洁尔灭或者季胺盐类新型消毒剂。产后必须使用药物预防炎症的发生,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消炎排脓药物(常用的有:青链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林克霉素、洛美沙星、鱼腥草等)能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以预防仔猪黄白痢,以及产后综合症。
4.2产床卫生
母猪产床的粪便、排出的子宫恶露要及时的处理,避免母猪污染到后躯,特别是阴户。粪便、恶露中有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菌易感染产后母猪,尤其是在母猪产后1周内,正处于体质虚弱期。
4.3配种时的清洁消毒工作
公猪要挤掉积尿,进行下腹清洁消毒后再进行本交或者人工采精。母猪先用消毒药清洁尾根、阴户,特别是阴唇内缘也要清洗干净。清洁后,记得把湿毛巾拧干,拭去母猪阴部多余的消毒液,防止流入母猪阴道,影响配种效果;消毒液要选用新洁尔灭、百毒杀或者一些挥发性比较小的消毒水。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操作时,最好使用一次性的输精管,并在操作中尽量避免污染。更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时注意插入输精管的力度,避免损伤引起子宫发炎。
5治疗方案:
对于本病的治疗原则:清洗子宫、抗菌消炎、制止感染扩散,促进炎性分泌物排出,促进子宫收缩,恢复子宫功能,配合全身疗法,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5.1全身疗法
在母猪产前羊水刚破时,以每100公斤母猪体重计注射400万单位青霉素+20毫升鱼腥草;产下第二只仔猪时,葡萄糖水1000-5000毫升、阿莫西林1-3克、甲硝唑注射液200-300毫升混合滴注;胎衣全下时,再次肌肉注射400万单位青霉素+20毫升鱼腥草。
5.2 子宫冲洗法
当阴户排出炎性物较浓稠、含絮状物,产后有恶露时,可用0.2%百菌消溶液500ml~1000ml,用灌肠器或一次性输液器反复冲洗,清除滞留在子宫内的炎性物。
5.3.子宫灌注
冲洗后向子宫内注药效果较好,用青霉素800万单位和链霉素400万单位,溶于蒸馏水30毫升,一次注入子宫。每天一次,连用2天。
5.4.拌药治疗
每吨料拌入硫酸新霉素400g,氟苯尼考160g,多种维生素200g,维生素C100g,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160g。
6小结
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其中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还有一些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因素。所以保持干净卫生的饲养环境、正确的人工授精方式、合理的饲料配比以及产后保健等可以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