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演播中的“情”“气”“声”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6期   作者:杨全
[导读] 近些年来,有声书市场蓬勃发展,在原有的盈利模式基础上,
        杨全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 400000
        关键词:有声演播创作      有声书    “情”“气”“声”   审美空间   
        
        摘要:
        近些年来,有声书市场蓬勃发展,在原有的盈利模式基础上,付费市场的发展催生了更多平台的发展。有声读物以音频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内容,在人们对高质量内容需求提升,付费意愿增高的环境下,有声演播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对于投身于有声演播的众多演播者而言,如何在审美维度和空间上为有声书市场的快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需要有声演播者在“情”“气”“声”三个审美空间里树立符合有声演播创作规律和有声书市场发展新的审美标准。
        
        一、有声演播当中的“情”“气”“声”
        有声演播中的“情”
        有声演播中的“情”,不仅仅是指“情感”,还可有更多的关照—“情绪”、“情境”。有声演播过程中包含的“情感”是多元的,是复杂的,是流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声演播中的“情绪”是多层次的、复合的、有严密逻辑的;有声演播的“情境”是连贯的、行进的、不断变化切换的。
        有声演播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具有富于“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有着丰富的情感资源,从阅读中感受情感,从见闻中体会情感。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于有声演播创作和有声演播创作主体都至关重要。海量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让演播者领会丰富的、流动的情感,生活的积淀和体悟可以让演播者触及他处的生活,感受别样的情感。
        有声演播者在创作过程要赋予恰当的“情绪”。演播中的“情绪”是对文稿基调的准确牵引。“多层次”“复合型”“有严密逻辑”的情绪为文稿的细节化呈现提供了丰富的内在依据。
        有声演播者要善于在创作过程中创设或营造合适的“情境”。“情者文之经”,有声演播所要传达和传递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营造更高层级的审美空间。让声之情境更能为受众所接受,让受众在声之情境中获得艺术的熏染。
        
        有声演播中的“气”
        
        气乃声之帅也。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源泉。有力、持续可控的气息状态可以为发声提供强大的生理基础。合理的、科学的气息调配能力能让有声演播者在语言节奏上、声音的张力上,语气的多元化上有更加丰富的表达,可以让有声演播者在有声语言的呈现与表达上更加的游刃有余。
        气息的下沉和持续有力的控制可以大大提升有声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和连贯性,增强语义的抱团和整体意旨的输出;气息的合理分配、长短结合、实虚转换等有助于在动态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呈现节奏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综合变化。让有声演播中动态语流呈现起伏和变化,这样富于变化的表达正是有声演演播中”讲述感”的真正体现;气息的科学控制让声音会呈现样态的多样化并催生有声演播者在创作过程中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声音质感和样态的多元化更是当下有声演播市场对其从业人员能力塑造和技能包丰富的必然要求。
        
        有声演播中的“声”
        
        应对目前有声演播市场的对于“声”的要求,它的审美空间不能仅限于“标准”、“规范”。诚然,这样的要求只能是对文本文字的直接输出。通俗地讲,“见字发声”式的表达不能满足有声书接受群体的审美要求。她们需要在灵动有变、层次丰富、色彩多元、有情有景、绘声绘色等更多的审美空间里去要求有声演播者。


        
        二、有声演播创作过程中,如何从“情”“气”“声”三个维度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空间

如何丰富有声演播者的“情”

        作为有声演播的创作主体,“情”从何而发“情”为何而发“情”如何而发这三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创作主体情感的高度,情感的温度,情感的维度。
          发自人类心底,符合绝大多数人情感需求的“情”更容易让人“共情”;为了一切“真”、“善”、“美”的“人”“事”“物”而生发的感情更容易让人“共鸣”;用让人们更容易接受的,简单的,直击心灵的方式来准确表达更容易让人“共享”。正因为如此,有声演播创作者更应该改在创作和平常的生活中收集、整理、归纳一切人类优质的“情感素材”。
        如何具备有声演播中所需的“气”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有力、持久的气息是经验丰富的有声演播者当然的武器。但,气息仅仅是需要有力、持久吗优秀的有声演播者,既要能游刃有余的完成长气息对于文本连贯性的基本要求,更要在气息的合理调配—即能长能短,能实能虚,能快能慢上进行实时的调整和变化。所以,气息的合理调配和科学控制能力才是有声演播者练好气息的根本目标。
        
        如何拥有有声演播中所需要的“声”
        
        有声演播创作过程当中对于“声”的塑造能力或者说声音的“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声演播创作过程中的“声”不能仅仅是有声演播创作者的本体形象,更要在创作过程当中竭尽所能去调整和塑造更多可能性的声音形象。所以,声音的可塑性和“造型能力”才是有声演播者应对当下创作环境和要求的必须。有声演播需要有弹性的声音变化,需要符合角色和旁白要求的契合音色和声音节奏,需要声音的多维、善变,需要声音状态的瞬间切换和调整。
        
        三、有声演播创作的的过程就是“情”“声”“气”有机结合的过程
        有声演播创作的过程,如何能将 “情”“声”“气”有机的结合并真正构建有声演播的审美空间和审美标准
        要做到“情”要取其真,无论是“情感”的渲染,“情绪”的表达,“情景”的创设都离不开“至真”的审美标准。
         还需要做到“声”取其中。声音的呈现的唯一标准就是“契合”。契合一切文本的需求,这样“情”才能充分的表达。
        “气要取其深”,气息的深浅和合理控制直接影响“声”和“情”的多元化和层次感。
          因此在处理三者的关系中,有声演播者要力求做到“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息生于情而融于声”。
        
        参考书目:
        《文艺作品演播教程》罗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演播实务教程》 王海燕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播音学》  张颂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艺术美学》    雷礼锡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