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套损井治理工作经验和实施效果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月6期   作者:孙正嵩
[导读]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套管损坏严重,造成井网不完善。套损井治理主要通过套变整形、解卡打捞
        孙正嵩
        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套管损坏严重,造成井网不完善。套损井治理主要通过套变整形、解卡打捞、下4吋套等作业技术,达到恢复油井产能或者完善注采井网的目的。考虑到套损井治理工程单井投入较少、产量落实、施工周期和投资回收期短等优势,自2017年起,集团公司从原油开发工程投资中单独切块套损井治理工程资金,为油田持续稳产和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套损井;井网;采收率;措施。
         
        一、概况和研究背景
        中原油田东濮凹陷1979年投入开发,经历了建设初期、高速上产、产量递减、高效井调整挖潜硬稳定、精细调整递减持续减缓、精细挖潜提质提效共6个阶段,采收率28.41%,共有油水井7584口,其中油井4250口、注水井3334口。据统计,油井开井3286口,注水井开井1958口,油水井套损情况十分严重,造成开发井网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无法有效控制递减。
        中原油田为夯实稳产基础,恢复东濮老区注采井网,依托总公司支持,成立“套损井”治理专项项目组,摸排套损井井损状况,分类梳理提出措施建议,加强论证与实施,确保油田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保障措施
        为有效开展套损井治理工作,厘清责任主体,分清工作界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保障措施。
        (一)制度落实。出台管理办法,成立“套损井”治理井筒产能恢复专项工程项目组,明确责任。办公室设在工程技术管理部,依据《办法》和《大修管理规定》负责日常管理;主管开发副经理组织油藏方案论证会,对套损井的地质概况、潜力分析、 井况问题、 恢复治理措施、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等情况进行审查;主管工程副经理组织工程可研方案论证会,对每一口治理井的开发及井下技术状况、修井思路、工艺、周期、修井费用、经济效益评价等进行了审查,并对后续工作作出详细安排部署。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二)方案论证。按照油藏工程、工艺技术、经济评价、整体部署四个步骤进行方案论证,油藏工程要求恢复井要纳入区块综合治理整体考虑,做到构造、储量落实,平面流场调整和完善井组注采关系的基础上整体优选,做到“治理一口井,恢复一个井组;治理一个井组,恢复一个单元”,将剩余可采储量有效动用起来;工艺技术上进一步论证,排除技术风险较大、作业周期长的井,优化治理修井工艺,优选配套增产措施,加大对修井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修井效率、节约修井费用;经济评价内部收益率达到8%以上,整体部署由油田审批并上报投资计划。
        (三)质量控制。对套损井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督;项目组对所有重点、难点工序进行监督。对严重套变、磨铣打通道等难度较大的井,组织53次专家讨论会,科学制定修井措施,减少中途完井的发生。
        (四)承包商安全管理。一是坚决贯彻《加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十条措施》,油田组织对承包商进行全面安全专项检查;二是外部队伍首次开工,由工程技术管理部、生产管理处、油气生产单位联合组织开工验收。
        (五)招投标及队伍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组织好项目公示、谈判审批和队伍组织协调,一是所有大修井号必须在企业管理处外委项目公示审查平台进行公示;二是所有谈判项目报油田主管部门审批;三是生产运行管理部、工程技术管理部负责引进外部修井队伍,根据套损井治理进度组织协调,确保套损井治理工作量顺利完成。
        三、治理技术措施介绍和应用
        套损井治理要求根据井损情况“一井一策”,主要治理技术有套变井整形技术、严重套损井换井底技术、“套变+落物”高效打捞技术、套磨铣打通道技术、套管破漏治理技术、长井段套损井大通径二次完井技术等。
        (一)套变井整形技术
        中原油田研发应用了系列套管整形工具,可以有效对P110、9.17mm及以下钢级套管进行整形;实施整形工艺41井次,整形后通径均达到设计要求。
        (二)严重套损井换井底技术
        通过小井眼循环压耗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对剩余油富集、储量落实,但目前治理技术不能修复的复杂套损井,集成应用了换井底技术,并应用了Ф79mm直连型非标钻具、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实施69井次,阶段增油达3.6万吨,措施效果显著。
        (三)“套变+落物”高效打捞技术
        组织科研人员研发了“振动+震击” 组合解卡修井技术并成功应用,提升了修井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现场累计应用41井次,成功解卡34井次,成功率82.9%以上,与常规工艺相比,施工周期缩短约7天/井次。
        (四)套磨铣打通道技术
        针对严重套变井,进行套磨铣打通道,从工具制造、工艺及管柱组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采取“高效磨鞋+沉淀杯+单流阀+反扣钻杆”组合管柱处理落物、打通道;现场应用12口井,修井效率提高30%。
        (五)套管破漏治理技术
        根据不同破漏情况研发了凝胶颗粒挤堵工艺和挤—固一体化套管回接工艺,凝胶颗粒挤堵工艺用于封堵高渗和大孔道,配合无机堵剂,减少了候凝时间、钻塞容易,缩短了施工周期;挤—固一体化套管回接工艺专门针对4”套悬挂器以上套漏又无法挤堵的井研发的技术,可有效提高4吋套固井质量。
        (六)长井段套损井大通径二次完井技术
        针对4吋套完井内径小(86mm),修井难度大的问题。研究形成了内通径95mm的完井技术,降低后期作业、修井的难度和风险。
        四、实施效果和启示
        2017年以来,共治理完井279口,其中油井152口,水井127口,修井成功率98.1%。经过治理,累增油9.93万吨,恢复水驱控制储量446.4万吨、可采储量83.7万吨;对套损井项目进行归一化处理,按照三年评价期预测开发指标,套损井作为一个项目整体评价,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1.19%,套损井项目整体经济有效,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为持续做好套损井治理工作,实现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下步工作中,还需要持续夯实基础优化设计,预防井下事故发生;并开展油气水井井井下管柱合理性分析自查,主动找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明确方向。同时,从选井原则、监测范围、管理程序、费用补贴、数据应用、评价考核等方面着手,出台井况监测管理办法,抓好井况监测技术应用,为井下事故防治提供指导;强化事故井防治技术攻关,开展小井眼(4吋套)修井技术攻关、低成本修井系列技术攻关等工作,为老油田注采井网完善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尹恕;套损井配套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08年06期
[2]董德貴,刘士军,李龙飞;.套损井特征与治理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7):165
[3]李赟.;套损井损坏机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35(06):118
孙正嵩(1986.2-),男(汉族),河南省濮阳市,大学本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457001,工程师,石油工程,联系电话177966713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