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卫22块稳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月6期   作者:景永红
[导读] 卫22块经过近40年的高速高效开发,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针对复杂带认识不清、主力区域剩余油分布及其零散、
        景永红
        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山东 莘县 252429
        摘要:卫22块经过近40年的高速高效开发,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针对复杂带认识不清、主力区域剩余油分布及其零散、水驱流线方向与剩余油分布适应性变差、稳产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稳产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了可采储量增加、年产量增加、综合含水下降、递减明显下降。
        主题词:稳产对策;流线流场调整;精细注采调整
        1  研究背景
        卫22块位于卫城构造北端,区域构造属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是一个常温常压、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卫22块1982年投入正式开发,先后经历了产能建设阶段、注采完善高产稳产阶段、滚动增储,注采调整上产稳产阶段、综合治理稳产阶段、高含水期产量递减等五个开发阶段。经过近40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到2019年12月,区块日产液1253t,日产油80t,综合含水93.47%,采出程度49.45%。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针对复杂带认识不清、主力区域剩余油分布及其零散、水驱流线方向与剩余油分布适应性变差、稳产难度大的问题,急需开展稳产研究。
        2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存在问题,主要开展了下面四项针对性研究。
        2.1  构造精细解释研究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取“动静结合、井震结合”的解释方法,对卫22块中部复杂带构造精细解释研究,解决了中部复杂带注采矛盾。绘制构造图4张,修改断层3条,刻画出卫22-110断块。新增动用含油面积0.06km2,新增动用地质储量13.8×104t。
        2.2  油藏主力区域剩余油精细研究
        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及定量描述研究,得出:油藏的可动油高值区域一般存在于砂岩尖灭区、流线损坏区和主流线区,并大多呈分散状、片状、连续状分布。计算求取了不同控制类型控制可动油储量、不同含水级别下油层控制可动油储量、不同沉积微相类型下油层制可动油储量,编制剩余油图35幅。
        2.3  流场现状及调流场技术研究
        影响流场有两方面的因素,即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依据不同因素的制约,把卫22块现在的流场划分为4个区域:非流线区、流线损坏区、非主流线区和主流线区,对每个区域储量动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步剩余油精细研究提供了基础。
        依据剩余油精细研究结果,按照剩余油分布模式采取不同的流场调整方式,通过新建流线、恢复流场、控制主流线区、加强非主流线区,充分发挥各类储层潜力,实现平面、层间最大动用,共绘制流线流场图12幅。
        2.4  稳产对策研究
        思路:从构造复杂带和老区内部两个方面入手,复杂带强化构造研究,通过增储增加产能;老区内部在细化剩余油再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变流线、调流场,开展精细注采调整,控制强水淹区动用,提高剩余油富集区动用,稳定老区产量。通过“一稳一增”实现老油藏高含水期增储稳产。
        对策:一是强化卫22块中部复杂带构造精细解释研究,通过部署调整井和侧钻井,实现增储上产;二是老区内根据剩余油研究结果,按照流场强弱把油藏划分为非流线区、流线损坏区、非主流线区和主流线区,对每个区域储量动用情况进行研究,针对性对每个区域开展变流线、调流场精细注采调整,实现稳产。


        3  现场应用情况
        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经济高效的原则,依靠现有的成熟配套工艺技术,开展增储稳产研究,开发效果明显改善。该项目共实施新井2口,油水井措施20井次,其中油井措施2井次,水井实施18井次。
        3.1  中部复杂带储量增加产能提升
        卫22块中部复杂带实施调整井2口,增加动用储量13.8×104t,增油2146t。
        3.2  老区内部精细注采调整
        3.2.1  做好平面注采完善,增加水驱控制水驱动用
        对于新建产能区和事故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的井区,通过转注、大修、平面补孔完善井网。2020年来实施转注2口、大修1口,对应完善补孔2口,措施及见效增油851t。如卫22块西转注2口井,注采井网基本完善。卫22-侧25井转注后对应油井卫22-101井压裂引效,日增油6t。
        3.2.2  强化层间精细注采调整,增加水驱动用
        卫22块是多油层油藏,共有12个砂组38个小层,针对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特点,以注水井为中心,实施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2020年以来,共实施对应补孔、分注重分、增注13口井,见效增油1007t。如卫22-83井2020.1.22结合检管细分后,启动原不吸水层沙三下6,6.1m/2层,对应油井卫22-53井明显见效,日增油1.1t,井组年见效增油182.6吨。
        3.2.3强化日常注采管理,做好流线流场调整工作,提升效益油
        开展大井区联动注采调整,在保持井区总体能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主流线方向控制注水、控制产液,弱流线方向加强注水、油井提液。2020年实施流线调整93井次,控制低无效注水量4.3×104m3、控制低无效产液量5.1×104t,见效增油1031t。
        4  开发效果
        4.1  年产油量上升0.0426×104t,措施及见效增油0.5035×104t;
        4.2  减少低无效注水4.3×104m3,减少低无效产液5.1×104m3;
        4.3  水驱控制、水驱动用储量分别增加13.0×104t、10.1×104t,可采储量增加6.6×104t,采收率提高1.3个百分点;
        4.4  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分别控制在5.46%和4.65%。
        5  认识与体会
        5.1  高含水期油藏,通过制定合理的精细挖潜策略也能实现增储上产。
        5.2  不断创新开展流线、流场调整,是老油藏开发后期效益挖潜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罗鹏飞.注水砂岩油藏稳产研究与实践.2016年;
[2]景永红.卫城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挖潜研究.2018.6;
[3]候湘琪等.油藏围产技术措施研究.2016年;
[4]景永红. 卫22块特高含水期调流场技术研究,工程技术,2017年3月04。
作者简介:景永红,男,高级工程师,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