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瑞芳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710061
摘要: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的操作能力会非常的弱,也就变成了光会说不会做。因此,应多开设实践课的教学
关键词:O2O教学模式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前言:为使课程内容跟上先进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寻求生动、直观、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教学现状
1.现场施工场地布置。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场地布置以方便吊装为原则,做到分类堆放。预制构件堆场应结合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具体安排。一般应考虑施工现场出入口及其与社会道路的衔接,场内道路布置,预制构件、钢筋加工、模板及临时材料的堆场,起重设备停放位置及作业半径,塔吊位置及作业半径,其他必要设施和设备布置位置等。由于预制构件多采用大型车辆进行运输,进入施工现场后再由起重机械卸下并在堆放场地进行堆放,现场出入口要求方便运输车辆的出入,场内运输道路要求坚实,方便运输车辆行驶。预制构件场内堆放位置一般应根据塔吊位置确定,以减少二次搬运。堆放场地地面应该平整坚实,利于排水,一般应为混凝土地面。
2. 预制混凝土构件进场及堆放。预制混凝土构件进场要进行检查验收工作,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构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外观、尺寸、预埋件和特殊部位处理等。检查验收方法应根据现有相关规范、规程以及标准等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堆放应根据品种、规格和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堆垛,并且还要根据构件类型采用直立堆放、平卧堆放等形式。堆放时应注意预制构件边角的保护,避免碰撞损坏构件。预制墙板一般采用直立堆放,采取专门制作的钢架支撑围护系统,保证堆放稳定,并在底部设置柔性垫块,如橡胶垫块等,垫块数量及位置符合设计或构件受力要求,避免损伤构件边角,防止伸出的预埋钢筋和构件棱角等伤人。预制柱、预制楼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一般平卧堆放,底部设置柔性垫块,如木方等。为减少堆放占地面积,可采用叠层堆放,但堆放层数应根据情况进行限制。
3.节点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后,通过节点连接形成整体结构。装配式结构节点连接包括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的节点连接以及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施工内容包括钢筋连接、现浇构件模板支立、灌浆及浇筑混凝土等。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传统的绑扎、焊接、直螺纹连接。竖向预制构件钢筋与底部结构连接常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套筒灌浆前需要对连接节点接缝采用模板或专用封堵砂浆进行封堵,使用灌浆机进行无收缩砂浆灌浆,最后进行养护,套筒灌浆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4. 防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比现浇混凝土结构有更多的防水薄弱部位,包括预制外墙板之间的竖向及底部水平方向接缝部位,采用外挂架时预制外墙板中的脚手眼部位,预制屋面板拼接缝部位等。为避免这些部位出现渗漏,首先,要设计制作合理的预制构件防水节点构造,并避免运输吊装时损坏;其次,使用合适的防水胶泥进行封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卫生间地板现仍多采用现浇混凝土,其防水和传统做法类似。
二、O2O教学模式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一) 将课堂教学与认识实习相结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而其技术知识又比较抽象,虽然课堂上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但与实际施工现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应将见习和生产实习穿插在教学中,使学生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课堂讲授完预制构件及其类型等内容后,可以安排学生去预制构件生产工厂进行参观学习,了解预制构件的工厂化制作过程及特点。合肥工业大学所在的合肥市,拥有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该类型公司拥有多条自动化的叠合楼板、墙板等预制构件生产线。不同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所使用的预制结构构件各不相同,同时预制构件类型也多种多样,如剪力墙可采用预制叠合墙板、预制夹心墙板等。施工内容复杂多样,单凭课堂讲授无法使学生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有系统的认识。若能在课堂讲授期间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工地进行实地见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预制构件通过吊装施工形成完整结构有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课堂讲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探讨授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可将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暑期进行,而课堂教学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在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有了整体认识后,便进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课堂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掌握。另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较长,故在讲授某些主要构件吊装施工时,可联系学校所在地附近构件吊装施工的工地,进入现场进行认识学习。
( 二) 安排适当的课程设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及生产实习完成后,可安排一周,就某一种主要预制构件吊装施工,如预制柱、梁、楼板或外墙板吊装进行课程设计。选择一种主要预制构件,利用BIM技术进行吊装施工仿真模拟实验。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预制构件吊装内容、吊装方法、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编制出某类预制构件吊装方案设计,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问题的初步能力。
( 三) 典型质量事故案例教学。在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了典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分析出来的质量事故原因,综合所学知识拟定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并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归纳统一。当然,讨论的过程倡导“百家争鸣”,不同的观点可以保留,以后继续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分析综合、拟定方案→再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么一个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确定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的职业技能。例如,给出一幅钢筋混凝土梁表面有明显的蜂窝、麻面现象的图,组织学生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产生这种质量事故的原因有: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正确(浆少石多),模板内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湿润不足模板拼缝不严密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或养护不好。经过分析,引导学生对这种缺陷进行处理,如表面抹浆处理。之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拟定正确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制定一系列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以达到教学目的。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多提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根据问题给出需查阅的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课外查阅,教授学习策略,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为适应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建立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新体系,既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一项具体内容,也是适应建筑产业化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新需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巍.突出职业化教学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地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2).
[2]郑璇.高职高专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倾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1.
[3]洪军明.《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19,21.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0-2022年度交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JTYB2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