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月6期   作者:李卫民
[导读] 玉米作为中国在种植产业中重要的粮食农作物,在中国也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可见,玉米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李卫民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摘要:玉米作为中国在种植产业中重要的粮食农作物,在中国也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可见,玉米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民经济收益的重大来源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玉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农民来提升玉米的品质和增多玉米种植的产量收益,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农民的经济收益,还和中国农业的经济发展脱不开联系。本文通过探究如何改善与创新高效的玉米种植管理方法和如何提高玉米的品质,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策略,方便相关的农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一、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1.科学性的选取玉米品种
        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相差巨大,每个地区的地势条件和河流条件有非常不同,高原和平原、江河和内陆,玉米所种植的条件也会随着改变。首先,中国不同地方的农民需要根据自己地方的实际条件进行科学性的玉米品种选取,因地制宜,增多玉米种植的产量,其次,玉米品种需要具备较强的抗病虫能力,这能使玉米的品质有所提升,最后,农民需要运用一些科学技术,让农业和科技相结合,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同时,体现出中国现代种植技术的魅力。
        
2.时段性的进行土壤翻耕
        土壤是决定玉米种植是否高效和玉米产量是否增多的重要因素,在玉米种植之前,中国农民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实践,我们知道玉米种植在地势平坦和土地肥沃的地方为最佳。因此,中国农民需要时段性的进行土壤翻耕,在玉米种植之前对土壤进行翻耕,这样能使玉米的根部更好的在土壤里生长,并且吸收更多土壤的水分和营养。在农民对土壤进行翻耕时,需要注意翻耕的深度不要小于20厘米,不然对玉米种植就起不到效果。
        
3.合理性的进行玉米播种
        温度一直都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农民在种植玉米时,也需要对温度条件进行严格的把控,特别是在进行玉米播种时,需要在一个恒温偏暖的地方进行玉米撒种到玉米发芽,一定不能在低温下玉米播种。其次,玉米撒种不宜太过密集,种子的深度也需要有所统一,这样在进行后续的抗风和抗病方面就可以做到统一管理。所以,中国农民需要合理性的进行玉米播种,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
        
4.规范性的进行玉米种植
        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与农作物种植的密度息息相关,同时,农作物对阳光、水分、土壤营养等养分的吸收程度会随着农作物密度的不同而改变,这对农作物的产量也有所影响。玉米种植的密度过大,玉米对阳光、水分、土壤营养的吸收会大大减少,导致玉米营养不足,对玉米的生长有不利的发展趋势;玉米种植的密度过小,玉米对阳光、水分、土壤营养的吸收会过盛,导致玉米营养过多,其次,玉米种植量和土地总面积成反比,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土地使用量,这对中国农民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都是不利的,最后,由于玉米种植的密度过小,外界因素对玉米群的影响力增大,例如,外界风雨雪天气对玉米群的影响,密度过小,玉米群对天气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中国农民需要规范性的进行玉米种植,控制玉米种植的密度适中。根据实践总结得出,夏季种植玉米的密度一般为一亩种植1800株,春季种植玉米的密度一般为一亩种植3100株到3600株不等。
        
5.适当性的进行玉米养护
        在玉米种植成功后,中国农民需要适当性的进行玉米养护,使玉米更好的生长。

对玉米进行养护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种植的玉米进行灌溉,农民应该根据玉米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分析,对土地进行灌溉,中国一般采用滴灌的方式,这不仅给了玉米所需要的水分,还起到了对玉米地气候的调节作用,使种植玉米可以更好的生长;第二个方面是对种植的玉米进行适当的施肥,增强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和提高玉米的产量,例如,钾肥和磷肥等。
        
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农业方面的防治措施
        针对于种植玉米发生病害和虫害的问题,在农业方面,需要对玉米地的周围环境进行清理,保证没有外界病毒的影响;建立有效的轮流种植策略,提高土壤的再利用率;继续对玉米品种进行科学的研究,提高玉米的抗病抗虫能力;及时对玉米地进行杂草处理工作,使玉米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物理方面的防治措施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问题都很严峻,环境污染现象颇为严重,而玉米病害和虫害的形式也是变化万千,这使我们在防治病虫害更有难度。在物理方面,相关农业人员需要定时对玉米田地进行检查,提前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工作;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研发出消灭它的方法或机械,提高治疗病虫害的效率;对季节性的病虫害,需要适当的打虫药进行消灭。
        
3.对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由于在种植玉米上过多的使用氮肥,使一些玉米内部组织发生软化的后果,让玉米的叶、茎等部位出现黑粉,这对种植玉米的生长是存在不利影响的。因此,中国农民需要适度适当的对玉米进行施氮肥,在进行土壤翻耕时,严格控制翻耕的深度,降低黑粉病菌与空气的接触程度,黑粉病菌的存活率下降,这就很好的防治了玉米黑粉病。
        
4.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纹枯病表现为玉米果实的腐烂,这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所以,农民应该在种植玉米生长的中期,对玉米进行化学防治措施,由于井岗霉素和农抗120对导致玉米纹枯病发生的白色丝状菌有消灭作用,可以使用这两样东西对种植的玉米进行农业喷洒,进行防治。
        
5.对玉米病病毒的防治措施
        玉米病病毒是玉米病虫害中具有高发病率的病毒,由于这种病毒发生在种植的前期,是昆虫引起的,所以,我们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天气等原因,选择相对应的药物和玉米种子混合,进行播种。其次,在出现有发生玉米病病毒的玉米植株时,需要把它们连株拔掉,不然,会影响其他正常植株的生长。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提高,中国农民应该更加注意玉米种植的品质和产量,所以,我们需要科学性的选取玉米品种、时段性的进行土壤翻耕、合理性的进行玉米播种、规范性的进行玉米种植和适当性的进行玉米养护,增强种植玉米的高效性;在农业方面、物理方面对玉米黑粉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病病毒等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使种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提升中国的农业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宋文茜, 孙运亮.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家参谋, 2020, No.649(06):61-61.
        [2]江南,段海洋. 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 No.669(19):89+105.
        [3]王九龙.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 No.207(03):18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