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青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鹿厂畜牧兽医站615100
摘要:随着我国对各种生猪疫病防控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强制性免疫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住疫病,也可以保证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在部分生猪免疫中,如果注射疫苗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救护,很容易造成生猪死亡。还有部分养殖人员因为担心发生不良反应等意外事件,往往会尽可能拖延注射防疫时间,给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要重点分析生猪防疫发生的不良反应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养猪行业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猪防疫;不良反应;原因;措施
引言
当前生猪长期防疫制度是确保生猪养殖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提前预防消除各种强烈传染性疾病,保证生猪防疫工作开展的效率,全面提高,但在生猪防疫工作开展中,还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生猪死亡。比如在正常免疫后,免疫猪体温快速上升出现停时减时等问题,如果饲养人员没有根据不良反应进行妥善用药,无法对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处理,这样也会导致生猪免疫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
1生猪免疫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1.1疫苗因素
目前大部分的人工自动免疫疫苗制品主要包括寄生虫,微生物类病毒抗原和佐剂,这也会导致疫苗自身存在致敏性。疫苗中的致敏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在介质中通过肥大细胞的合成而致敏肥大细胞的迅速释放,可以促进局部浓度的增加,使中性粒细胞迅速走向炎症,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原周围的肥大细胞分泌释放过敏毒素反应物质,引起全身血压出现炎症或降压反应,引起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水肿等。疫苗种类各不相同,所含有致敏源也并不相同,不同免疫时间、免疫效果也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很多疫苗生产质量也都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国家招标疫苗价格降低,这也造成疫苗管理混乱等相关因素。致使疫苗成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重点原因。
1.2被接种生猪因素
不同的生猪品种,在接受不同疫苗后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有些生猪品种的抗性比较高,出现过敏反应现象,而培育程度越高的生猪品种,也就越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此外疫苗接种时生猪的状态也会造成最终的接种效果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变质饲料腐烂疫情频繁,大部分生猪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生猪的健康营养机制会直接影响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效果。
1.3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会导致许多过敏体质,由于受到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问题的影响,在尘土飞扬、有毒有害环境下,生猪因为高温、寒冷等各种不良激素出现狂暴的行为,使生猪受到强烈的刺激。在这种状态下接种疫苗会引起生猪的不良反应。
2生猪防疫不良反应主要表现
在注射疫苗后4~6小时,如果生猪体温明显上升并且食欲不振,精神衰退则为普遍反应有的生猪在一天之内症状消失,而有的会在一个星期内消失,还有部分生猪在注射疫苗后1~2分钟会产生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四肢出现皮肤发紫,叫声嘶哑等各种问题,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引发生猪死亡,而防御反应经常会出现整窝出现等问题,它也有部分猪群只有一只两头出现反应,同一母猪产下的不同胎次小猪也会出现不良防疫反应问题。
在二次防疫时没有出现防疫反应,而在首次防疫时没有出现防疫反应的生猪,也可能在二次防疫时出现不良反应。
3生猪防疫不良反应的主要对策
目前在生猪免疫接种时,需要针对生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救治会导致生猪死亡,所以要引起有关人员高度重视,在防疫开展中对于出现防疫反应的生猪需要及时隔离观察,放置在平台通风阴凉处,如果生猪出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的,则要有效防止窒息此外生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可以使用肾上腺素以及地塞米松药物,每头大猪需要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每次注射5~10毫克,小猪适量减半。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两天即可。还要适当补充葡萄糖以及电解多维饮水利用10%的葡萄糖酸钙,实现静脉推注,从而促进病猪快速解毒排泄。在生猪防疫不良反应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轻不良反应症状,在防疫之前需要对疫情动向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无重大疫情时才能开展大规模的防疫工作,如果存在疫情风险则需要暂停免疫注射以防防疫不良反应问题,在防疫前还要咨询专业的生猪养殖人员,对生猪食欲状况进行全面观察,同时还要判断生猪的粪便体温精神状态,如果全部指标正常则可以正常开展免疫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暂缓免疫,直至状态恢复正常后再补针,免疫注射之前还要在生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粉,增强生猪机体免疫力,在注射疫苗后需要及时的消毒处理,保证计量标准,动作准确要加强宣传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防疫反应,并且不能慌乱,而是要根据具体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生猪出现免疫死亡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安抚与补偿,避免造成社会上的负面情绪,确保生猪防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生猪防疫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工作开展工作中,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确保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可以加大对畜牧兽医技术的开展和宣传效果,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在新时期。要积极引入专业人才,提高整个畜牧兽医站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借助外来力量,加强对本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使现有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掌握各种先进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各地的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当地检疫检验部门的重视,加大对其部门建设的资金投入。防疫部门也要加强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地引进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对于已经在岗的防疫人员,防疫部门要定期地组织防疫专家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团队的业务能力,并对其展开定期的考核工作,使其在疫情爆发时,防疫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与控制,促进基层畜牧养殖动物的安全生长,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促使整个畜牧兽医技术团队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努力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还可以通过定期选派工作人员,参与各种专业业务培训,或者到其他的兽医站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基层兽医技术快速交流与开展,增进自身技术发展水平,促进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实践有效改进。相关的防疫部门要加强在防疫设备上的投入,不断地引进新的防疫设备,完善自身的防疫体系。同时不断学习新的防疫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科学的防疫工作,增加防疫部门的防疫效率。当前生猪防疫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工作建设中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要想确保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就需要高度重视资金的投入,确保有充足的经费,采购专业的检验仪器和药品,提高动物疫病防疫检测的整体质量,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生猪防疫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工作之中。
结语
生猪防疫不良反应问题十分普遍,对于生猪生命健康具有极大威胁,为此在防疫工作开展之前,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有效降低生猪防疫反应出现的机率。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生猪防疫反应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生猪防疫开展效果有效提高。政府部门需要设置专业的资金,加强对资金的引导,要积极向社会民资企业提供信贷优惠政策,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保证生猪防疫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工作获得充足资金。
参考文献
[1]江冬梅.生猪防疫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4,(8).50-51.
[2]周军,夏道伦.生猪免疫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防控措施[J].当代畜牧,2009,(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