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柱、赵越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持续经营的能力。运用信息化管理,不仅是要对企业的各种管理信息实行高度集成、动态查询、快速处理和资源共享,而且要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可以将人员从烦冗的相关台账填写、资料的收集、记录备份等业务中解放出来。利用信息化工具来协助完成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从而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快业务流程的运转速度,通过业务流程信息化重塑等手段实现更加高效地完成相关业务的工作目标。与此同时,在信息化工具的加持下,管理人员可以不断丰富管理的手段,在保证当前业务高效开展的同时使生产管理的质量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动车车载设备维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关键词:管理体系;信息化;高铁;效率
引言
随着高铁线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和大批量高铁设备的投入运行,铁路企业的运营压力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设备维护检修领域,在负责维护设备的数量大幅提升的前提下,由于高铁运行频次和时长的提高,设备磨损导致运用质量下滑更快。这对设备维护部门的检修生产提出了新要求。面对高铁设备检修生产的新形势,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保障生产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1、动车组检修的故障类型
总的来说,动车组有一个系统和健全的维修系统,能够有效地确保动车组的设备在技术和功能上处于良好状态,并对列车的持续稳定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EM的维护过程可分为五个层次。机车车辆底检机器人智能系统所做的检查工作是一、二级检修。一般而言,一级维修可称为例行检查,主要是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对相关部件进行详细检查,并对消耗品进行相应的补充调整,以便第一次修复和处理偶尔出现的缺陷。二级维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维修水平,扩大维修范围,并在一级维修完成后扩大原有基础上的维修内容。如有必要,应在停车基础上进行维修。UEM维护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类型的缺陷。其中一个是视觉故障,如螺栓松动、钢丝锁紧、部件断裂、刹车线连接、漏油和漏水。二是嗅觉缺失,主要产生短路燃烧和高温燃烧的气味,包括受损管道内排泄物的气味、腐烂动物尸体的气味、缓冲液的气味等。四是触觉断层,包括异常振动和局部温差。
2、动车车载设备维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检修管理人力投入较多
在计划编制和修程制定等大批量重复工作上无法做到完全无误,且耗费时间较多,效率低下。当前动车车载设备检修正处于改革变更的阶段,修程朝着多样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落后的定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修程编制的要求,面对不断增加的相关业务工作量,现场管理人员的压力和负担与日俱增,这一问题亟须改善。
2.2数据下载维护手段和工具比较落后
当前动车车载设备检修数据下载使用的相关软件和工装是由设备厂家提供的,界面复杂版本落后,下载速度比较慢,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下载失败或是数据不全的问题。动车车载设备检修作业对时间要求非常高,数据下载问题往往会导致作业被动,对检修生产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进行数据转储时还需要职工将存有数据的U盘或是其他存储介质人工导入到专用电脑,数据的周转效率很低。归档不及时、数据丢失和分析错漏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质量比较差。
2.3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有待提高
动车车载设备记录单元产生的数据记录数量庞大,进行数据分析时分析人员要从成千上万条数据中通过逐条翻阅的形式找出其中的故障数据,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还极易出现错漏。数据分析是检验设备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旦该环节出现偏差很有可能导致无法发现设备隐患的后果。
特别是在设备故障应急通过检修试验无法发现故障原因时,只能依靠数据作为判断依据,数据分析的速度直接决定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3、加强铁路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的对策
3.1动车车载设备检修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修程自动编制的功能,根据相关的技术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检修计划内的动车组一键生成对应的修程。改变了以往依靠班组长翻阅检修记录和检修周期标准来手动编制的场景。修程编制的准确性和便利性有了极大提高。该系统具有检修记录管理的功能,根据编制的修程对检修车组按时间、设备类型、检修人、修程进行详细分类保存,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检修记录手动填写导致缺失、不详的问题,检索功能可以帮助班组管理人员快速确定设备的检修状态,编制下一步的检修计划。该系统提供了检修卡控功能,检修人员作业完毕后将相关的检修录像保存至该系统,该系统将自动生成检修相关的核心卡控要点,如灯位情况和设备断路器状态等。分析人员需要对录像中出现的卡控要点逐一确认正常后方可提交完成检修。该功能在原有的作业流程上增加了分析卡控这一流程,有效地保障了设备检修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
3.2重要的仪器采用频谱图报警的方法能够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频谱图报警器往往分为两种,分别是宽频谱报警器和窄频谱报警器。宽频谱报警是选择设备正常状态的频谱图作为参考频谱,将实时的动态频谱与参考频谱及时比较,预防故障的发生。同时,我们会在整个监测频段上设置数条报警线,预防一些谱线出故障超过报警线,一旦超过报警线,报警机器自动报警,及时止损。接下来时窄频谱报警器的工作原理介绍,窄频谱报警的报警线只针对特定的谱线,往往是设备的变频或倍频或者预制构件的故障效率或倍频。同样,和宽频谱报警器相同的是,一些谱线超过了预设的报警线,设备就会立即自动报警,向外界发送信号。频谱图报警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仪器安全的运行而不是屡次出故障,预防因为设备故障没有能够及时被发现而导致的恶化情况。
3.3严格落实设备使用与保养规范
铁路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对设备使用与保养规范加强宣传,使各部门与使用人员树立正确的设备使用和保养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定期保养,禁止出现精机粗用、拼设备以及超负荷使用等现象。管理部门要将各方面管理职责细化分配并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将设备使用情况和保养状态,与对应管理人员经济利益挂钩,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针对各检修设备,要对其操作规程、检修范围、保养标准以及点检标准等实现完整、科学化制定,为设备使用者提供重要指导和参考依据,使设备始终保持安全、润滑、清洁以及整齐状态。铁路局对站段内的各方面检修设备也要加强检查,动车段要对内部车间各项设备加强检查,车间对自身设备做好自查工作,层层落实检修设备管理制度,并开展红旗设备评比活动,使设备操作人员主动、积极的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3.4对检修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加强培训
要对设备使用人员加强培训工作,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和制度,促使各项设备操作人员通过接受专业化培训,提升自身操作水平,充分掌握设备基础构造和基本原理,正确、规范的使用与操作设备,力求达到“三好”和“四会”。对设备维修人员要加强培训,尤其要对其加强数控知识和数控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其充分提升专业素养,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不出现违章作业和漏检漏修问题,并且要懂技术标准、修理工艺以及设备构造性能,满足“四会”要求,构建一支专业素质强、综合水平高的设备维修团队。
结束语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组织、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客货服务、营销宣传和建设管理等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铁路保安全、提效率、控成本、增效益的重要手段。持续推进铁路生产信息化改革,是保障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益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高庚.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铁路企业管理水平的研究与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7-38.
[2]谭晶,郑珂.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20):64-65.
[3]鲁冰玉.浅谈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外企业家,2020(10):107-108.
[4]李俊,杨宁岗.兰州局集团公司车务系统安全标准化体系构建实践[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42(3):61-65,72.
[5]王绍信.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着力点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9,26(2):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