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峰 胡俊祥 赵辉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和大众对信息通讯传输速度和设备体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信号与信号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但信号间相互耦合会导致严重的串扰问题,信号完整性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如何保证信号完整性已经成为背板连接器设计的核心,与其性能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速连接器;XHD2;器件设计;组装工艺;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速连接器飞速发展,其产品的高频测试也越来越重要,各大连接器厂家对产品测试的研究愈发深入,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测试高频性能时,需要使用VNA矢量网络分析仪、TDR等高频测试设备,这些设备的端口都是cable加同轴SMA公头,而高速连接器端接方式多为鱼眼压接式、SMT表贴式,无法直接与测试设备相连,这时我们需要使用一块PCB夹具作为转接,一边为SMA母头与设备端口相连,一边通过过孔或者焊盘与连接器相连,这样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产品测试完成后测试结果包含(PCB夹具+高速连接器)的指标,而PCB夹具的指标是多余的。这时,我们需要应用去嵌入技术,将PCB夹具的指标去掉,只留下我们的产品高速连接器的指标。
1高速连接器简介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地从3G、4G过渡到5G,印制电路板之间的板间互联传输速率亦从10Gbps、25Gbps迅速攀升至56Gbps、112Gbps[。高速连接器作为板间互联的关键器件,其封装更新、高密度化与传输性能可谓是日新月异。以TE、Amphenol、Molex、FCI等为代表的连接器厂商相继推出了Whisper、Xcede、Examax、Impulse、Paladin等背板高速连接器[1],以及SFP(SmallForm-factorPluggable,光信号接口器件)、QSFP(QuadSmallForm-factorPluggable,四通道SFP接口器件)、QSFP-DD等光口高速连接器,正式开启了112G商用化进程。高速连接器在传输速率提升的同时,器件引脚尺寸更细,引脚密度更大,给板级组装工艺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选择1款典型的背板高速连接器XcedeHD2(下文简称XHD2)为代表,对其板级组装工艺进行试验验证,并结合其生产失效案例进行分析与预防。
2 XHD2连接器典型失效预防措施
2.1优化高速背板连接器footprint设计
在高速背板连接器设计过程中,连接器的footprint设计属于首要步骤,究其原因,主要是损耗和串扰会受到产品footprint布局的直接影响。此外,串扰影响还会被footprint设计中的信号针和接地针结构布局所影响。本文所研究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footprint信号针和接地针的结构为交错布置,因此,接地针和信号针在宽度上存在差异,假设信号针和接地针之间的水平距离由Lx表示,信号针与信号针之间的垂直距离由Ly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Lx或Ly的方式,使特性阻抗发生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容量会在Lx和Ly被改变后而发生变化,如果电容量C变小,特性阻抗就会增加,反之则相反。为明确Lx,Ly改变与串扰之间的关系,本文设计了三种footprint,三者的Lx,Ly均不相同。仿真结果表明,在Lx,Ly距离值被改变后,所获取的信号完整性结果各不相同。具体规律如下:第一,Lx、Ly的距离值与高速背板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具有直接的关联,简言之,就是Lx、Ly的距离值越大,高频性能越好。但在连接器实际设计时,Lx、Ly的距离值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尤其是新一代连接器,其体积逐渐缩小,单位面积内的信号针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在实际设计中需要使信号针和接地针位于同一水平线,同时将信号针和接地针通过交叉布置的方式布置成footprint结构。
2.2线缆的优化与选择
对不同规格的线缆进行仿真。性能更好的线缆可显著降低插入损耗,应用中应根据线缆组件支持的传输速率选择合适的线缆。在线缆本身的测评及选用时,除了直接关注线缆自身插入损耗指标时,一些如阻抗、时延差等和插入损耗相关联的指标也需要进行评估。各项指标均选用最优时,组件的插入损耗才能达到最小。
2.3材料选择规避
a.使用空窗小的玻璃纤维布。也就是大家说的扁平玻璃布,开纤布(玻纤打散)等。从源头避免由于玻璃纤维布空窗处有效介电常数波动的存在。例如:1067/1078/2116等。b.使用多张玻璃纤维布叠加,降低露窗概率。方法是可行的,除非介质较厚本来就需要多张PP叠加,否则,个人认为不如第一种。一来是成本、二来玻纤布超过三张制造时容易滑片。c.使用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布,降低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的介电常数差,减小空窗内和空窗外的有效介电常数差。注意: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布通常只配备超低损耗板材。也就是常说的高速板材,成本高。
2.4 XHD2组装工艺建议
通过XHD2高速连接器的组装工艺试验与生产失效案例分析,总结其工艺要点覆盖来料包装设计、人工插件动作、压接曲线选择与压接工装设计等四个方面。在落实优化举措后,XHD2压接合格率达到99.9%。本文总结成功经验并进行拓展,对XHD2及类似高速连接器的组装工艺提出以下建议:1)来料的质量非常关键,在包装方面,必须对连接器进行防护。通过将卡槽底部挖空设计,避免连接器引脚与包装干涉;包装卡槽进行泡棉填充,避免连接器在周转运输过程中晃动;提高包装的强度,避免包装变形影响连接器引脚。2)在没有预插机自动插件的情况下,建议人工插件动作进行规范,避免因取放、插件角度、施力不稳定造成引脚变形。
2.5焊接及剥线等工艺控制
焊接部位焊锡堆积过多,易造成焊点处阻抗值
偏低。产品焊锡量的多少和钢网尺寸紧密相关,因此对钢网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1)将钢网厚度由1.3mm更改为1.0mm,显著减小了涂覆到焊盘上的锡量;(2)在保证焊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小钢网上各个pin脚的大小也能减小焊脚处锡量,提升焊点阻抗,进而减小损耗。剥线长度不一致会造成Skew较差和阻抗失配而引入插损谐振。因此,在新产品的改进过程中,采用激光剥线技术,严格保证剥线长度和剥线质量。此外,焊线及连接器表贴也采用机器焊接,提升焊点一致性,避免手工焊接带来的偏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信息传输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要求设备体积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但在设备体积缩小后,信号与信号之间的距离会被缩短,串扰问题逐渐严重,最终使信号完整度受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保证信号完整性成为了高速背板连接器设计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以壳体设计、footprint设计和SI设计为着力点,对高速背板连接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敏,冯晓东,刘陈.高速串行互连系统速率提升的方法研究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9(21):62-64.
[2]王芳,朱凯影,王云良.高速背板连接器智能生产系统设计关键技术[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5):24-26.
[3]刘家华,张梁娟,周吉.VPX连接器接触和插拔特性分析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08):53-57.
[4].56Gbit/s高速连接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9(06):44.
[5]张荷爽.10Gbps高速连接器的仿真、测试及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9.